空军某旅鼓励飞行员边训练边总结边创新——
带上“手绘任务卡”去飞行
■王文 解放军报记者 李由之
夏日南国,空军某旅首批改装飞行员正在进行一场实弹地靶训练。俯冲、瞄准、锁定、发射……空中,一名飞行员熟练操纵战机,对目标实施打击。
“能够在空中精准操作,手绘任务卡起了很大作用,它就像一份个性化‘操作指南’。”走下战机,这名飞行员告诉记者。
仔细浏览手绘任务卡后,记者发现,装备操作流程、武器性能参数等内容一目了然。长空之上,改装飞行员们在手绘任务卡帮助下,不断调整战机飞行姿态,确认弹药型号和动作要点,首次驾驶新机出色完成实弹地靶训练。
据介绍,任务卡是飞行员执行任务的重点提示卡,一般由飞行单位统一制作下发。“已经有了统一的任务卡,为什么还要手绘的任务卡?”面对记者疑问,该旅某飞行大队杨教导员打开了话匣子——
此前,该大队根据训练课目为飞行员统一制作任务卡。但随着改装工作持续推进,新机型的空战态势感知、航电设备使用等内容变化较大,统一的训练方式难以满足飞行员个性化训练需求。于是,部分飞行员依据自身训练实际,自己绘制任务卡,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用。
记者在一名飞行员的手绘任务卡上看到,不同颜色的字迹代表不同内容:红色代表关键操作,蓝色表示注意事项,黑色是重要数据……
“如果把上级统一下发的任务卡比作教科书的话,手绘任务卡就相当于学习笔记。”作为较早绘制任务卡的飞行员,他告诉记者,新机型操作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绘制任务卡不仅帮助他们熟记重点内容,而且制作的过程也是梳理飞行任务各环节的过程,能够加深飞行员对战术战法的理解。
与这名飞行员一样,许多改装飞行员都深刻体会到手绘任务卡带来的好处:有的飞行员在手绘任务卡上标注着特情处置口诀,帮助自己遇到特情时高效处置;有的飞行员在手绘任务卡上记录了新旧机型的多处操作差异,防止因惯性思维导致操作失误……
“绘制任务卡既能帮助飞行员及时解决任务中遇到的问题,也便于他们推演任务、发现不足,为下一步训练找准方向。”该旅领导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的飞行员绘制任务卡,他们决定将这一经验在全旅推广,鼓励飞行员们边训练边总结边创新,按照“共性内容+个性补充”标准绘制任务卡。为确保手绘任务卡内容准确无误,他们组织飞行教员进行统一把关;建立“任务卡共享库”,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智慧。
在手绘任务卡的助力下,该旅飞行员们在训练中能力不断提升,大幅缩短新机型战斗力生成周期。
一次复杂气象条件飞行训练,该旅一名飞行员驾机突遇强气流扰动,战机出现剧烈颠簸。他参照手绘任务卡上红笔标注的“复杂气象备份操作指南”,果断采取处置措施,成功化解空中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