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北京卫戍区某部组织“信仰的力量”访谈活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陈学强 石雪峰 宋子洵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5-07-25 06:23:40

北京卫戍区某部组织“信仰的力量”访谈活动——

一堂穿越时空的思政课

■陈学强 石雪峰 解放军报记者 宋子洵

“1946年7月,在那场战斗中,我们连打得只剩下20多人。”台上,一位老人指着照片告诉官兵,战斗中一枚炮弹在他身后爆炸,十几块弹片击中了他的身体。送往后方医院救治时,医生发现,其中一块弹片离脊椎较近无法取出。就这样,这块弹片至今仍留在他的身体里。

这是不久前,北京卫戍区某部组织“信仰的力量”访谈活动的生动一幕。

老人名叫赵学志,今年已98岁高龄。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老英雄,赵学志不仅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还是为数不多至今健在的铁道游击队队员。15岁时,赵学志因痛恨侵略者的烧杀抢掠,毅然选择参军入伍。

“铁道游击队是打鬼子的。只有把侵略者都赶跑了,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活动现场,官兵一起重温电影《铁道游击队》的经典片段,赵学志边看边给官兵讲述铁道游击队队员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斗故事。

“‘扒火车’‘炸桥梁’‘破铁道’是我们的拿手好戏。无论平原、高山还是芦苇荡,只要有敌人的踪迹,就是我们的战场。”赵学志告诉官兵,革命战争年代,尽管条件艰苦、环境恶劣,随时可能牺牲,但大家始终信念坚定、斗志昂扬,哪怕饿着肚子也要战斗到底。

一幕幕感人场景,一个个战斗故事,深深打动了台下官兵,不少人感动得红了眼眶。赵学志告诉大家:“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是幸运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赵学志与铁路的缘分仍在继续。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参与修建龟殷铁路。回国后,他成为我国第一批铁道兵,为新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继续贡献力量。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赵学志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起一条条服务国防、造福民生的“钢铁运输线”。

“从小时候吃不饱饭,到今天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全靠我们党的领导和指引。从入党那天起,我就只有一个信念:一辈子跟党走!”老英雄的真情告白,激励着新时代官兵传承英雄精神、永葆纯洁光荣。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活动即将结束时,老英雄与现场官兵齐声高唱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经典的旋律,让铁道游击队队员与新时代官兵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老英雄用一生的革命实践,诠释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我要以英雄为榜样,苦练军事技能,争当强军先锋。”活动结束后,新兵马壮感慨地说。

该部领导介绍,他们已举办多场“信仰的力量”系列访谈,有效发挥了思政课凝心聚气、铸魂育人的作用。下一步,他们计划将活动拓展至驻地多所高校,在学生心中播撒信仰火种、激发奋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