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耕耘水线以下,海军某试验舰中心机电兵李晓磊——
“我的心安放在战舰机舱里”
■戚韵婷 解放军报记者 王 越
李晓磊正在检修机电设备。 王贺明摄
晨曦微露,细浪如银。海军某试验舰中心嘉兴舰静静停泊在军港内。
水线以下,嘉兴舰主机舱内,一级军士长李晓磊打着手电筒,一丝不苟地巡检仪器设备。
“不对,数据有问题!”当目光扫过主机淡水压力表,这位已在机电兵岗位深耕30年的老兵瞬间警觉。他果断上报特情,而后立即开始排查。
李晓磊一边检查故障点位,一边在脑海中回想故障关联设备的结构图。“立即检查淡水泵出口止回阀!”李晓磊判定原因后,迅速完成处置。
30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李晓磊至今记得自己成为机电兵的那一天。“当时很多老班长说,机电兵是舰上最苦最累的岗位。但我始终坚信,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练出真本事!”那年冬天,入伍不久的李晓磊,成为一名机电兵。
机电兵负责的工作繁杂、琐碎。“简单事情重复做,重复事情用心做,就是通往成功的秘诀。”抱着这一信念,李晓磊日复一日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背记装备性能参数。每天,他在狭窄的舱室穿梭,在机电设备的轰鸣声中捕捉细微的异样,确保舰艇“心脏”正常运转。
那一年,因岗位调整,李晓磊登上某新型综合试验舰。从旧船到新舰,主机设备、操作性能完全不同。
“既然是白手起家,那就从头开始,一步步闯出新路。”李晓磊带领团队一头扎进舱内,熟悉钻研设备。2个月后,一张清晰易辨的设备线网图正式“出炉”。
李晓磊还善于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提高作业效率。工作中他发现,使用整套工具组合拆卸淡水泵、海水泵轴承时,流程繁琐、用时较长,个别零件在拆装时还容易脱落。为节省维修时间和工序,提高拆装稳定性,他摸索制造出一套“淡海水泵轴承拆卸装具”,大幅缩短了拆装时间。
后来,当又一次岗位调整的通知传来,所有人以为这位机电专家会选择更轻松的岗位时,李晓磊却主动请缨调往嘉兴舰担任普通机电兵。战友们望着他花白的鬓角欲言又止,他却异常从容:“当年能摸着石头过河学新舰,现在更能带着经验守老舰。”
如今,李晓磊坚持梳理汇总操作心得与要点,将自己处置过的每个故障案例都绘制出原理图,汇编成可供大家学习借鉴的图册,将自己30年的工作经验转化为帮助身边战友成长进步的“专业宝典”。
“30年如一日,我的心始终安放在战舰机舱里!”夜幕降临,风浪又起。当故障警报声传来,李晓磊转身钻入机舱,奔赴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