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装备转化为新质战斗力
■杨 欢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担负保障舰载机在航母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任务,在航母编队作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中队官兵把航母甲板作为前沿战场,聚焦新质作战能力建设,不断探索创新保障流程和方法,用满腔热血与无悔付出倾心守护“飞鲨”冲天奋飞,书写了爱党报国、矢志强军的精彩篇章。
战争既是力量和智力的对抗,也是时间和效率的竞赛。近年来,我军装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新型武器装备大量列装,新型作战力量持续增加,新型安全领域不断拓展。实践告诉我们,新装备新力量早一天形成战斗力,战场上就多一分主动和优势,就多一些决战决胜的筹码。一流的科学技术支撑一流的武器装备,一流的武器装备需要一流的训练来操控。让新型武器加快成为无坚不摧的制胜利器,必须把握新质战斗力建设特点规律,推动新装备新力量加快形成实战能力。
陈毅同志曾说过:“现在我们有了新的装备,就必须尽一切努力把它掌握起来。如果拿到武器不能掌握使用,我们的战斗力便要减低,胜利就不能巩固,甚至还要失效。”同样一件装备,由于操作者熟练程度不同,发挥的效能千差万别。我们应转变武器装备保障理念,全面学装、深入知装、规范管装、科学用装,提高训练难度,加大训练强度,不断加强武器装备极限性能、边界条件、干扰条件、复杂环境下的操作和实战运用,把技能练到极致、武器用到极致。
体系支撑是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各型武器装备之间的关联度、耦合度越来越强,体系运用特点也越来越突出。“一道光,成不了彩虹。”未来战场上,“单枪匹马”的短兵相接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系统与系统的较量。如果武器装备不在体系中练、不在协同中用,就难以攥指成拳形成最大合力。各单位应强化体系思维,树牢整体意识,加快推进新装备融入体系、支撑体系、提升体系,实现人与武器在更高程度、更广范围的有机结合。
用兵在智,胜战在术。武器装备在作战中能发挥多大作用,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技术性能,还取决于官兵在战术运用上是否得当。技术决定战术,战术反映技术。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只有平时坚持以战领训、以训促战,加强武器装备体系化、常态化运用,既了解新装备的性能,又懂得战术运用,才能真正把装备技术优势转化为体系作战优势,推动新装备成建制成体系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作者单位:63936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