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极限训 练出极致来
■韩 炜
“没有足够的过载,怎能载得动托举大国重器的梦想!”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的先进事迹。舰载机放飞保障时间大幅缩短,再次出动准备质效大幅提高,其背后是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官兵对“甲板时间”的极限压缩,训到极致、练到极限,托举“飞鲨”制胜海天。这启示我们,广大官兵只有积极投身实战化训练,盯着极限训,练出极致来,才能在对敌较量中敢于亮剑、赢得胜利。
练兵不封顶,强能无止境。对军人来说,“及格不是标准,过硬才算合格”。战场上的较量,是官兵生理极限、装备性能极限、人与装备结合战斗力极限的综合较量。只有突出高难度、高强度、满负荷,突出未知条件、临机条件、极限条件、边界条件,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探索把装备性能释放到极致,把体系效能发挥到极致,才能掌握决胜未来战场的主动权。
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化特征日益显现,“发现即摧毁、开战即决战”渐成常态。无论是时间、地点、天候,还是作战形式、作战手段、作战方法,对抗要素更加多元,对抗情况更加复杂,对抗程度更加激烈,对官兵极限状态下完成任务的能力要求更高。要想打赢战争,就必须在平时训练中与对手争速度、争准度、争精度。尤其是与强敌的对决,比的是战术技术,争的是一秒一环,拼的是承受能力。没有极限训练,就难以应对极限挑战;没有极限准备,就难以冲破极限施压。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跨越“舒适区”,不突破“极限值”,一招制敌、一剑封喉的绝技如何练成?敢打必胜、所向披靡的劲旅怎能铸就?各级应瞄准强敌对手,盯着边界极限,设险局、构危局,增变数、研招数,想敌情、练特情,扎实开展全背景、全天候、全时域、全射程、全弹种训练,做到训练标准向实战要求极限靠拢,训练条件与真实战场环境极限靠近,不断挖掘官兵潜能、装备性能及人装结合战斗力效能,在突破临界点、极限值上下真功。
一名军事理论家曾说,固守过去不会对我们的未来有什么教益,对未来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科技含量已成为衡量军队建设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提升极限训练质效的重要抓手。各级应大力加强模拟化、网络化、对抗性手段建设,探索“科技+”“网络+”等训练方法,着眼指挥训练、实兵对抗、装备操作等方面需求,实现训练空间多维化、训练评估数据化、对抗演练智能化、训法战法模型化,不断加大训练强度、难度和复杂度,让科技真正为极限训练赋能。
倡导极限训练并不是盲目加码、随意加大训练难度和强度,而是科学训练与刻苦训练的有机统一。倘若一味追求“高难险”的极限,可能会扰乱部队正常训练秩序,容易引发训练伤病,甚至出现训练事故。开展极限训练,各单位既要倡导刻苦练兵、大胆施训,又要坚持科学练兵、依法治训。在科学组训、灵活调控、精准施训上下功夫,合理制订训练目标和内容,灵活调整训练进度和方法,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科学规律,让官兵在“合理极限”中练精技术基础、练活战术运用、练强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