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某旅外训场示范观摩“减负瘦身”——
马扎一摆,就是“主席台”
■安 阳 张光轩 陈浩煜
近日,笔者走进陆军某旅野外驻训场,一场进攻战斗示范观摩让人眼前一亮:现场没有设置常规“主席台”,旅领导和机关人员手持马扎入场,与官兵一同落座后,观摩直接开始。
“示范观摩没有搭设‘主席台’?”见笔者满是疑惑,一旁负责统筹协调的作训科李参谋解释道:“旅里明确提出示范观摩要减少不必要形式,把精力全部放在内容质量上,所以,马扎一摆就是‘主席台’。”
改变,源于一场战术训练示范观摩。李参谋介绍,那次观摩前,担任演示任务的一位连长带着骨干多次考察场地,研究现场布置。为了提升效果,机关负责科室带着连队人员推演流程,还特意找了一名曾学习过播音主持的战士担任解说员。
孰料,那场示范并未赢得满堂喝彩,反而因内容陈旧导致效果不佳,现场观摩的上级领导也给出“流程正规,内容空洞”的评价。
此事引起该旅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他们调研后发现,那位连长的经历并非个例。过去组织示范观摩,不论机关还是基层,为了给上级留下“好印象”、展示工作“高标准”,总要花费大量精力在不必要的事务上:有的精心设置“主席台”,从打印桌牌到准备器材,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有的舍本逐末,不关注观摩的内容质量,却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反复验收让官兵疲惫不堪……
“示范观摩本是为了共享成果,却流于形式,根子是党委机关导向偏移。”为彻底纠治示范观摩中的形式主义,该旅深挖“问题背后的问题”,对示范观摩形式进行精简,删除设置“主席台”、拉场地标语、喷绘展板、层层验收等非必要环节步骤,要求机关督促示范单位重点展示经验做法,真正发挥示范观摩对基层建设的指导作用。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从各个方面对示范观摩“瘦身”:充分考虑实际,控制示范观摩次数,每次严选参与人数,防止干扰基层正常秩序;创新方式方法,采用下发示范图片、视频等形式代替部分现地观摩,允许营连在机关指导下结合实际进行调整,使各项标准设置更加利于战备……
形式上,数量少了;内容上,质量精了。笔者看到的这场进攻战斗示范观摩,不仅没有设置“主席台”,而且参与示范的人员入场即开始。整个过程,模拟构设多种战场环境,指挥员根据战场态势灵活变换进攻队形,官兵密切协同、灵活处置,受到观摩人员一致点赞。大家纷纷表示,这场观摩战味足,学到很多实在管用的招法。
“不再为繁琐程序劳心费神,示范观摩质效自然水涨船高。”观摩结束,某连一名干部深有体会地说,过去受领示范观摩任务,机关科室、连队官兵总会有会场设置不合理的顾虑;如今,旅里的鲜明导向让大家卸下“包袱”,可以将全部精力用在内容准备上。
前不久,该旅组织铁路装卸载示范观摩,现场没有刻意编排的观摩队列和整齐摆放的展示材料,大家按照方便观看的原则快速落座,解说员的讲解简洁凝练、干货满满。后续任务中,官兵充分运用观摩所学组织远程机动,全程安全顺利。
务实导向鲜明,官兵士气高昂。该旅野外驻训以来,不见兴师动众的示范观摩,没有大张旗鼓的应景活动,官兵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练兵备战,一系列战法训法得到充分检验。
编余小议
求真务实砍“虚招”
从哲学角度讲,形式是内容的存在和表现方式。任何事物、任何工作、任何活动,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体现其内容,是办事情、推动工作的必需。
然而,如果过分强调或夸大形式,偏离或脱离实际,仅在形式上做文章,就会成为形式主义,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所以,形式与形式主义仅一步之遥,尺度把握不好,就很容易产生形式主义。
实践证明,如果脱离内容搞形式,把精力用在“不打粮食”的工作上,认认真真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这样的积极性越高,危害性就越大。凡是能打胜仗的部队,从来都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各级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演习演训,都应求实务实,力戒虚招子、假把式,砍去那些与战斗力建设无关的形式主义,切实担负起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职责,真正做到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