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黄河千百年来最动人心魄的声音,这是民族在危亡时刻发出来的怒吼。《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直激荡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听见黄河
■梁 捷
我是在春天踏上这片黄土高坡的。汽车沿着滔滔的大河,在蜿蜒的山路上爬梁跨沟,我新奇地注视着窗外,坡上的草木已经染上了新绿,山峁间点缀着盛开的桃花。渐渐地,我听见远处传来隐隐如雷的涛声。
近一点儿,我看到了河谷里腾起的水雾;再近一点儿,我感到了大地在震动;更近一点儿,壶口瀑布突然展现在眼前!河水从收束的河道上如千军万马一般涌来,撞向崖壁,跌向深沟,在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那磅礴的气势,真的是“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我从未这么近倾听过黄河震耳欲聋的吼声,两岸起伏的高山似乎也在应和着它的旋律。脚下的河谷浪沫横溢,但不息的河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我脑海中立时浮现了《黄河大合唱》中“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的旋律。词作者光未然运用船夫号子的节奏,连续、反复地呼号。短促有力的音节,就像黄河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我想,一定是那隆隆的浪、滚滚的波,那浪波与崖壁搏斗的声音,激荡起光未然浑身的热血。河谷里腾起的漫天水雾,如同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所经历的风雨,倾洒在光未然身上。黄河巨大的咆哮声,连同那渡河时船工们齐声吼唱的号子,一齐注入了光未然的心灵深处。光未然一定感受到,这是黄河千百年来最动人心魄的声音,这是民族在危亡时刻发出来的怒吼,黄河是在用自己的强悍和骁勇来感染和锤炼自己的儿女。
光未然后来回忆说:“是那次渡河和观赏壶口瀑布的感受,使我产生了创作的形象、灵感和激情的冲动。”
1938年10月底,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第三队沿着黄河河谷行进,准备从宜川东渡黄河,进入对岸的吕梁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他们来到距离壶口下游几里路的圪针滩古渡口。总舵手是一位魁梧的白胡子老艄公,船工们随着他的指挥齐声喊着船工号子,奋力划桨。汹涌的浊浪剧烈地撞击着船板,河道里礁石林立,无数漩涡随时准备吞噬这只小舟。随着号子的节奏渐渐加快,船工们拼尽全力与漩涡恶浪搏斗着。
光未然也许是受此感染,在歌词中迸发出决一死战的气概。在生与死的搏斗中,船夫们以“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的气概,战胜了波涛,到达了彼岸。
1939年1月,光未然骑马从前线返回驻地,没想到马受惊失控,把他摔到一片干涸的河道上……战友和老百姓把光未然转移到担架上,轮流肩扛手抬,顶风冒雪,走了几百里山路,把他安全地送到了延安的边区医院。这时,冼星海正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他听说光未然因受伤来延安治疗后,马上赶来看望。两个好朋友在病床前重逢了。
冼星海离开后,躺在病床上的光未然想起了抗战前线的硝烟、敌占区百姓的苦难,也想起了黄河两岸壮丽的河山,想起了牺牲的将士、遇难的百姓、烧焦的断壁残垣。这一幕幕在光未然的眼前反复上演。他想写一首长诗,正好演剧队的队友们也希望他写一部大合唱,而如今又在延安与冼星海重逢……冥冥之中,这一切好像都安排好了!光未然抑制不住灵感的撞击和创作欲望的热烈燃烧,在持续的剧痛中开始立意、构思和创作这部宏大的大合唱歌词,400多行诗句就像一泻千里的黄河浪涛。
1939年3月11日晚上,光未然和演剧第三队的同志们邀请冼星海在延安西北旅社的一个宽大窑洞里举行歌词朗诵会。冼星海坐在门口。左臂还打着绷带的光未然站在油灯旁,先介绍长诗《黄河吟》的创作背景和歌词结构,接着开始朗诵:“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光未然读完后,窑洞里所有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冼星海听后,热血沸腾,创作的激情与灵感,也像黄河之水天上来,无法遏制。在热烈的掌声中,冼星海霍地站了起来,一把将词稿抓在手里,说:“我有把握把它谱好!”
冼星海在窑洞里开始为长诗《黄河吟》谱曲。凌晨,因为缺少木炭,炭火盆里微弱的火苗熄灭了,而作曲家的激情依然在严寒中燃烧。他连续创作了6天6夜,于3月31日完成了全部8个乐章,并定名为《黄河大合唱》。从那以后,《黄河大合唱》和黄河一起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奔涌。
我第一次完整地现场聆听《黄河大合唱》,是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举办的一场演出中。舞台上大幕拉开,从惊心动魄的船工号子、时而徐缓时而激越的诗朗诵,到淳朴的乡音和悲愤的哭诉,再到疾风暴雨般保卫黄河的高呼……当雄浑激越的音乐在“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中结束时,我与在场的每一名听众一样,都被大合唱雄浑的气势和充满激情的旋律打动,仿佛黄河的波涛正在胸中翻滚、激荡。
从壶口瀑布出发,我乘车来到圪针滩古渡口。当年,这是连接秦晋两地的交通要道,光未然和许多国统区的青年均由此渡河,奔赴圣地延安。站在古渡口岸边,我遥望那条光未然曾踏足过的河滩,此处的河水不再狂暴而是变得舒缓起来,日光清亮亮地洒在河面上,河水如同一块正在抖动的绸子。
我沐浴着湿润的水汽,听着黄河的流鸣,任大合唱的旋律在心头激荡。“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的气概是这样激人壮志,在黄河这结实的胸脯面前,人们总会鼓起一往无前的勇气。《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直激荡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