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心守正中立好样子
■闫继勋 王成昊
●以过硬素质和强烈担当,时时处处走在前列,立起标杆、立好样子,切实重塑和提升政治工作的威信威力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全面肃清流毒影响 重塑政治干部形象威信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政治干部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更高期许。政治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党代表”身份,恪守绝对忠诚、锤炼坚强党性、坚持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坚持以身作则,自觉继承发扬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凝聚军心、引领方向。政治干部肩负着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军队的重大责任,必须率先垂范,深刻领会并坚决贯彻《规定》精神,以过硬素质和强烈担当,时时处处走在前列,立起标杆、立好样子,切实重塑和提升政治工作的威信威力。
常补钙,筑牢信仰之基。政治干部作为开展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重大使命,必须带头坚定理想信念、恪守绝对忠诚,这也是对政治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回望百年征程,一代代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无惧生死、矢志不渝、奋勇向前,就是因为心中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和信念。反观当下,一些人出现政治变质、道德败坏、生活奢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信仰支柱动摇、信念大厦坍塌。无数事实深刻表明: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唯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方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做到正气充盈、百毒不侵。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定理想信念、培塑政治忠诚的最好教材。要在系统深入学、原原本本学中持续用力,掌握和运用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锤炼政治品格、坚定价值追求、提升精神境界、砥砺作风操守。要结合个人思想实际,持续推进自我改造,明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是非,厘清多元文化交锋中的正确导向,把握社会生活中的美丑界限,做到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利益诱惑面前坚守底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常思战,聚力打赢之要。服务强军打赢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职责。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政治干部既能指挥作战、又能开展政治工作,与军事干部紧密协同,成为部队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重要支撑。新修订的《军队政治工作条例》鲜明指出,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和本单位军事主官同为单位首长、同为指挥员。指挥员身份要求政治干部必须有过硬的军事素质,这既是带兵打仗的“资格证”,也是开展政治工作的“通行证”。政治干部必须锤炼素质、强化担当,在备战打仗中切实发挥政治工作把方向、聚士气的生命线作用。在强化备战意识中把正方向,通过常态化的形势战备教育和使命任务辨析,彻底清除“和平积弊”,引导官兵做到眼中时刻有敌情、脑中时刻想任务、肩上主动扛责任。在实战化训练中严实导向,坚决纠治训练场上的形式主义、虚假作风,确保训战一致、考评从严,一切用实战标准衡量,一切向打赢实效聚焦。在典型引领中激发动力,积极发现和宣传练兵备战先进典型,用好宣传阵地、激发精武热情,推动形成真训实练、风清气正的氛围。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打仗型人才选拔培育中发挥主导作用,突出政治标准与胜战本领,精准遴选、重点培养,大胆使用懂作战、会指挥、善打赢的骨干人才,以鲜明导向引导官兵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
常修身,恪守清廉之本。政治干部肩负开展政治工作之责,其言行举止本身就是最具说服力的教育。政治干部只有时时处处遵规守纪、模范带头,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实效。政治干部要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思想“灰尘”扫干净、肌体“毒素”排出去,将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要用好手中权力。始终牢记手中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和人民做事,绝不可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面对权力,当多一分清醒,少一丝侥幸;多一分原则,少一点变通。凡不合规之事,不讲情面、不开口子;对不可越之界,不触“红线”、不“闯红灯”。要敢于较真碰硬。经验表明,好人主义带不来好作风。对同志错误行为不批评、不较真,表面是照顾情面,实则为隐患埋根。要时时处处把较真碰硬作为党性来锤炼,当成品格来坚守,敢抓敢管,一视同仁,不回避矛盾,不迁就放任,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自觉崇廉尚俭。生活腐化是腐败堕落的重要诱因,生活关守不住,廉洁的防线必然会失守。政治干部应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思想,带头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自觉以俭修身、以俭兴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气。始终保持高尚精神追求,远离低级趣味,纯洁人际交往,培养健康爱好,努力成为有品位、有涵养、有正气、有风骨之人。要习惯接受监督。端正思想作风,既靠自觉自律,也靠组织监督管理。政治干部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以事事经得起监督为基本要求。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深入推进敏感事务办事公开透明,为言行划出“红线”,推动形成人人接受监督、时时受到约束、事事规范有序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