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清风正气歌丨要留好样与儿孙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海涛 责任编辑:王粲
2025-10-14 06:28:42

要留好样与儿孙

■刘海涛

给后人留什么,彰显为官者的品格操守。

南梁廉吏徐勉曾在书中写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共产党人提倡忠诚干净担当,当留好样与儿孙。

毛泽东同志称他是“最有办法的行政领导人”,邓小平同志赞“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他兼而有之”。他就是革命前辈杨秀峰。

1938年8月,冀南行政公署成立,杨秀峰任主任。后来,他的妻子孙文淑担任公署的秘书长。有一次,孙文淑托人买了一支钢笔,由于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有人建议她先从办公经费中借支。杨秀峰知道后,赶忙让孙文淑将钢笔退了回去。他说:“身为革命干部,廉洁奉公,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抗战艰难时期,冀南行政公署多次下调生活津贴标准。杨秀峰带头节衣缩食,还严格要求亲属。1942年,杨秀峰的儿子杨为民由敌占区被接到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杨为民生日那天,炊事员特意为他做了一顿素馅饺子,杨秀峰立即要求把饺子端走。家里人说:“今天是孩子的生日,就让他吃了吧。”杨秀峰语重心长地说:“我身为党的负责干部,自己作出的规定自己不执行,家里的人都说不服,怎能说服群众?”最后,他把饺子送给了伤病员吃。

最是清风传家远。革命先驱谭平山,是新中国首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他生活非常俭朴,常以白粥、素菜为食。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子女“不要沉迷于物质享受”,而要做对人民有益的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谭平山的女儿谭少文一家在四川等地工作,生活艰苦。谭平山从未利用个人影响,帮助女儿一家得到额外的“照顾”,而是每个月从自己的津贴里取出15块钱,贴补他们的家用。

“战时筹军食,艰苦计锱铢。立国主外贸,四海积财资。秉公耀日月,清白不徇私。理财称前辈,德行众所师。”这首缅怀诗,是我党我军“红管家”叶季壮勤勉、清廉、正直人生的真实写照。

叶季壮是我军成立后勤部后的首任部长。他长期从事后勤工作,经手的钱财和物资难以计数,但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殊。他教育家人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为穷人谋解放的,在我们革命队伍里决不允许贪污、腐化之事发生,特别是做后勤工作的同志,管钱管物,更要廉洁清白。”

新中国成立后,叶季壮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贸易部部长和对外贸易部部长。由于工作原因,外国友人常送给他一些礼品,他都如数上交。1963年,一名外国友人送给他一台手提式电视机。那时,电视机还是稀有之物,叶季壮的孩子们非常喜欢这台电视机,想把它留在家里多看几天。但叶季壮没有理会孩子们的请求,立即将其上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党员干部为子孙谋长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留个好样子。党的事业是一代一代接续发展的,良好作风也是一代一代传承的。父辈清正廉洁,言传身教,孩子就会深受影响,涵养清风正气。倘若父母行为不检、贪污腐化,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滋长不正之风。因此,党员干部要像革命前辈那样,给子孙留下好官德、好人品。这不仅是对后代负责,更是对我党我军作风建设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