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障官兵休息权益
新修订的共同条令对官兵休假、补休等工作作出调整优化,助力各级不断提升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是必须严格遵循的准绳标尺。部队各级要强化认识、转变观念,通过科学、规范落实条令法规要求,切实维护官兵各项权益利益,不断增强部队凝聚力、向心力,让官兵将全部心思精力向备战打仗聚焦。
——编 者
问题① 驻训结束,人员如何安排休假?
强化统筹,错峰休假
■王润鑫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宋世杰
规定链接
“对符合休假条件的军人,应当根据部队任务、人员在位率和工作情况,分批给予安排。”
“底盘运行状态正常,但有3处轴承润滑不到位,需立即进行补充润滑……”秋分时节,第71集团军某旅训练场上,刚刚休假归队的某连刘排长带领维修骨干逐车检查装备保养情况。经过精心维护,十余台车辆的技战术性能恢复至最佳状态。
“单位把咱们的事放在心上,依法依规保障官兵休假权益,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全身心投入接下来的工作训练中!”休假归队后的刘排长干劲十足。
此前,刘排长还在为是否能按时休假而担忧。当时,野外驻训刚刚结束,回营后的装备保养、秩序恢复等工作相继展开。“驻训任务虽已结束,但这些工作同样重要,骨干集中休假,难免影响工作开展。”刘排长这样的顾虑不无道理。
该旅人力资源科朱干事告诉记者,野外驻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往往是人员休假高峰期。有些官兵担心休假人员过多影响训练任务进度,即使前期已上报休假计划,也会在此期间主动提出推迟休假,等任务结束再做考虑。还有的单位人手少、任务重,身处关键岗位、特殊岗位的骨干面临走不了、离不开的情况,出现有假不敢休、不能休的问题。
“休假是官兵依法享有的权利,科学妥善做好相关工作也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一环。”一次交班会上,此类问题引起旅领导重视,大家研究感到,必须落实条令要求,搞好工作统筹,合理调配骨干力量,最大限度让官兵按计划休假。
为有效解决驻训结束后部队正常工作与官兵休假之间的矛盾,该旅在广泛听取官兵心声的基础上,制订了错峰休假的针对性措施。他们结合任务实际开展教育,引导官兵认识到,休假是条令赋予的权利,通过休假处理家庭事务、调理个人身心,不但不影响单位建设,还有助于战斗力提升。要求机关加强指导帮带,帮助基层营连调整优化人员编组,制订关键岗位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一专多能训练,加强骨干储备。同时,进一步完善休假管理,连、营、旅三级依次统筹审核官兵休假计划,如遇形势任务变化,在保证部队参训率和人员在位率的前提下,采取多批次、短时间等方式灵活安排官兵休假。
今年,该旅驻训后人员休假难的问题明显改善,官兵基本实现了按需按时休假,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增强。科学落实法规制度的同时,旅队骨干岗位人才培养也迈上新台阶,基层连队骨干队伍更加充实。
“我们有预留的机动名额,你放心回家吧!”9月下旬,某连排长小王家中突发情况,需立即回家处理。国庆假期前后正是官兵休假的密集期,连队立即拿出备用方案,与计划在驻地休假的一名副连长商议后,让其错开休假高峰,调整为“回家住宿”,将此次休假名额给了小王,既保证小王能顺利回家,又满足了副连长陪伴家人的需求,成功化解难题。
问题② 任务密集,官兵如何得以休整?
合理补休,恢复体力
■严子昌 胡庆峰
规定链接
“休息日和节假日期间值班、执勤以及执行其他任务1日以上的,任务结束后,通常安排补休。补休的具体时长、时机和方式,由团级以上单位结合实际明确。”
金秋的一个清晨,陆军某旅战士小周习惯性地早早醒来。看了看表,又看了看周围熟睡的战友,嘴角不由上扬:“补休真正落到了实处,真没想到周一也能好好休息。”
前期,该旅刚刚完成一场体系综合演训。从战备等级转进到远程机动,从实兵对抗到实弹检验,官兵们全副武装、昼夜兼程,鏖战近一个月。随着最后一辆装备顺利返回,这场高强度的任务最终圆满完成。
以往遇到类似情况,上级一般会要求官兵次日立即投入装备保养、物资整理等任务中。没想到,机关这次下发通知:参训官兵补休两天,值班执勤官兵分批轮休,非必要不再安排其他任务。
该旅领导介绍,过去,条令虽明确了补休权利,但对于补休的具体时长、执行时机和操作方式,并未作出统一规范。于是,针对“如何补、何时补、怎么补”等问题,各单位做法不一:有的单位将补休落实到“纸面上”,虽以口头形式承诺,但任务结束后往往难以兑现;有的单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将补休制度束之高阁;还有的单位虽说同意补休,实际却要求在补休时开展教育日、车炮场日等活动……
新修订的共同条令明确,团级以上单位可结合实际明确补休的具体时长、时机和方式,这让基层补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该旅党委达成共识,落实补休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有助于战斗力恢复的“必答题”。严格落实补休,是依法保障官兵权益的具体举措,是凝聚军心士气的管用招法,只有依法依规抓好补休制度落实,才能确保官兵保持良好战斗状态。
此次体系综合演训即将结束时,相关部门力求在完成任务和保障官兵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严格依据条令要求,根据各单位任务强度、岗位特点,制订“集中补休+分批补休”相结合的方案,有序组织参训官兵进行休整;同时,正规补休秩序,完善日常战备值班制度,确保战备规定不折不扣执行。针对部分关键岗位官兵补休难的问题,该旅通过“一岗多备、AB角轮换”的方法,提前安排替补力量补位。
“以前任务结束后马上投入接下来的训练,大家身体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训练效果难以保证。”某连尹指导员告诉笔者,有了这两天的缓冲期,官兵们身心得到充分调整,训练热情和效率明显提升。连日来,该旅官兵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不仅出色完成装备保养、转场机动等任务,还在上级组织的实弹战术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短 评
用“刚性标尺”保障官兵权益
■李永涛
官兵的身心健康,如同弓弩之弦,长久紧绷必失其韧;恰似沃土保墒,只取不予终将贫瘠。因此,保障官兵休息权益,就是为部队战斗力提升“蓄能充电”。
长期以来,与休息休假等权益利益相关的条令法规,一直是广大官兵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新修订的共同条令深刻把握强军兴军时代要求,直面基层官兵现实关切,在休息休假、管理保障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科学精细、充满温度的调整优化。这些变化不仅是条文字句的更新,更是治军理念的进步,体现了对战斗力生成规律和官兵主体地位的精准把握。新条令在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彰显人文关怀,将保障官兵权益利益置于重要位置,从制度设计源头破解了基层长期以来存在的矛盾问题,为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与部队战斗力提升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是各级必须落实的“刚性标尺”。
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落实条令法规中关于官兵休息休假具体条款的前提,是必须熟知“标尺”上的每一格刻度,清晰把握何为合规、何为逾矩。必须坚决纠治“休息软指标、任务硬杠杠”等模糊认识,要像规划作战行动一样统筹政策执行,像研究作战一样钻研如何推动政策制度落实。对于随意打折扣、搞变通,侵占官兵休息权益的行为,要敢于“亮红牌”“唱黑脸”,确保制度落实不变形走样。
保障官兵休息休假权益是起点,而非终点。落实条令法规,根本在于构建起尊法守法、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法治环境,确保条令条例赋予官兵的各项权益得到全面尊重和可靠保障。当每一名官兵的权益利益受到法治的切实保障和坚定守护,才能真正消除后患之忧,使官兵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练兵备战主责主业,最大限度激发内在动力,为强军伟业注入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