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某旅机关改进问需于兵方式,鼓励官兵随时提意见——
“心里话便笺”替代调查问卷
■葛 斌
国庆长假刚过,陆军某旅组织科蔡干事汇总最近一次“心里话便笺”内容。他算了一下,官兵们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一共169条。
乍听这个数字,不少人可能会眉头一皱,蔡干事却很欣慰:虽然接下来还要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回应,但大家能够主动敞开心扉,愿意说出心里话了。
今年开始,该旅采用“心里话便笺”替代调查问卷,了解官兵的所思所想、诉求建议,以便掌握实情,更好服务基层。每月初,旅机关给每名官兵发一张空白便笺,不要求字数、不限制主题,也无需署名,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写下来,投到指定信箱即可,机关人员会定期收集汇总答复。
“旅党委经常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但现在很少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机关工作这几年,蔡干事发现,很多时候,机关精心设计的问卷,在基层并不受欢迎。面对选择题,官兵习惯性地“一勾到底”,但在征求意见等开放性问题下面,常常是一片空白或仅写“无意见”3个字。
此前,某连多年未能评先。按常理分析,该连建设中必然存在着一些矛盾问题。为了准确掌握情况进而有的放矢解难帮困,机关面向该连官兵组织了几次问卷调查,却收获寥寥。
“关起门来面对身边战友,大家似乎更愿意吐露心声。”一次,蔡干事到某营检查工作,恰逢他们举办“吐槽会”。官兵们吐槽最多的,就是机关检查基层有关现象。
“为什么不愿直接向机关反映?”蔡干事会后问道。“很多时候,不反映是因为有顾虑。”在战士林慧看来,机关干部从文件袋里掏出一沓问卷,把大家集中一起填写,太像考试了。这让她心理压力很大:写多了,怕被机关贴上“事儿多”的标签;写重了,怕被人误认为在“挑刺”,影响单位形象……工作生活碰到不少烦心事,除非领导当面问,林慧更多选择默默消化、自己解决。
对此,战士余茈也有同感。去年底,因上报信息有误,他的一笔任务补助未发下来。“钱也不多,就300块,给领导当面反映哪好意思啊。”余茈说。然而,看到其他战友都正常领取了补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可这点小事写在调查问卷上,又觉得上不了台面。”
事情转机出现在“心里话便笺”活动开展之后。前段时间,余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心里话便笺”上反映了这件事。没想到,不久,机关干部朱扬波就重新核对信息,他的任务补助很快发放到位。与此同时,该旅人力资源科举一反三,针对官兵关心的探亲休假、福利待遇等问题,汇编下发了《日常制度相关规定问答手册》。
“官兵只要愿意开口,就迈出了最难的第一步。接下来,机关用实际行动作出回应,让大家感受到被在乎被尊重,这样信任就会慢慢建立起来。”该旅领导说,很多时候,战士的“挠头事”,解决起来并不难,就怕他们埋在心里避而不谈,慢慢形成隔阂。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官兵心里话说得越多,证明大家对机关越信任。
该旅党委一班人剖析感到:“想说不敢说”“不好意思说”等现象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问卷调查的形式过于严肃,容易让官兵陷入条条框框,心生抵触。给活动命名为“心里话便笺”,对填写不作硬性规定,除了想要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他们还有一个考虑:把“话筒”交给官兵。
“过去我们问需基层,更多依托蹲连住班,或者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问卷调查。”机关干部龚俊告诉笔者,这样很容易就事论事,或产生某种暗示,造成“我想说的,你没问到”。
龚俊举了个例子:某仓库地处营区一角,遇到暴雨天气就会积水严重,取放物资十分不便。为此,管理仓库的战士挖了一条排水沟,但效果时好时坏,始终没向机关反映。直到开展“心里话便笺”活动,这一问题才浮出水面。
后来,龚俊询问得知,因为考虑到单位那段时间忙于野外驻训,仓库负责人决定立足自身解决,尽可能不给机关添麻烦。然而,等到部队结束驻训返营,降雨减少了,积水没有了,他们又忘记了。
“把‘说话’的主动权交给官兵,也是发动全旅官兵帮助我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龚俊坦言,现在机关人少事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官兵主动反映问题,反而可以帮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避免乱忙。
上个月,不少官兵在“心里话便笺”中反映,某训练场的障碍设置不够合理。该旅机关训练部门立即行动,广泛征求各单位专业骨干意见建议,根据训练需要,调整优化场地设置。前不久,经过改造升级的训练场重新投入使用,受到一致好评。
随着“心里话便笺”活动持续开展,机关工作人员发现,基层官兵的“心里话”出现了新变化:针对单位建设的建议渐渐增多,反映个人诉求的抱怨有所减少。
在某连采访结束时,笔者看到该连教练员张敏刚组织完训练,就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张便笺和一支笔,写下关于改进训练的建议。一旁的干部张仁华由衷点赞:“有些想法稍纵即逝,随手记下来,回头反映给机关,说不定能提升全旅训练质效呢!”
采写感言
兵心是杆秤,枝叶总关情
■葛 斌
“心里话便笺”是一项匿名开展的活动,想要采访到“当事人”并不容易。陆军某旅战士乔汉诚略带腼腆地告诉笔者,他通过“心里话便笺”反映了旅里集中放映的影片过于陈旧的问题。令他没想到的是,宣传科陈科长很快就对接地方院线资源,让大家看上了正在热映的电影。这让他感受到,机关对基层官兵意见呼声的重视。随着采访深入,通过与更多官兵交流,笔者发现,很多人都能清晰说出,机关哪个科室或者哪名干部解决了自己反映的问题。他们说:“兵心是杆秤,机关工作干得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
当笔者将这一发现说给该旅机关干部听时,他们都谦虚地表示“做得还不够”。令笔者印象最深的是组织科蔡干事,他加班整理官兵的“心里话便笺”,却乐此不疲:“大家都在等着回复。而且换个角度想,这些心里话其实是在为我们做好机关工作出主意、校方向。”
改革调整后,机关人少事多忙是常态,但“忙什么”“为谁忙”“如何忙出高效”引人思考。评价机关工作,不只在于“做了多少”,更在于工作的精准度和穿透力。该旅开展“心里话便笺”活动的做法,不算多么新颖,却是将“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理念付诸实践的尝试,值得肯定。采访中,看到该旅官兵更加关注单位建设,笔者深切感到:机关用心服务基层,官兵必将持续迸发干事创业的动力。
一枝一叶总关情。对各级机关而言,服务基层是工作本分,可服务得怎么样考验着初心与担当。机关是基层的机关,其在官兵心中的威信和分量,单纯靠严管管不出来,靠加压更会适得其反。只有机关把基层装在心里,官兵才会把机关当成“靠山”,群众的智慧与活力才会不断涌现。可以想见,如果每个单位的机关,其每一份付出都经得住基层官兵心中那杆秤的称量,那么这个单位的建设肯定会越来越好,强军事业的根基也会越夯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