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组织“先锋·表率”勋表故事会,几名官兵登台分享——
胸前的荣光 心底的盼望
平凡·精彩
■三级军士长 林文水
当兵17年,我的军旅人生并非一路坦途,其间的酸甜苦辣,也许可以从勋表中的两枚略章窥见一二。
林文水的勋表。
高级军士晋升培训经历略章,见证着我从通信兵到防化兵的转型足迹。入伍后,我分到通信岗位,以为我的职责就是当好“千里眼、顺风耳”,保障“全时通、动中通”。
没想到,那一年伴随部队调整转隶,我成了一名防化兵。当了多年通信骨干,转岗到防化侦察专业,不仅一切从零起步,还要作为班长带领全班尽快适应新岗位,更别提上级还要求我们两个月后执行一项重大保障任务。
因此,我们的适应时间只有两个月,面对完全陌生的专业,不仅要学会,还要精通。当时,我的状态是“整个人都懵了”。可必须要学,必须要练,一个老兵,要是换个专业、换个岗位就发怵,怎么能叫老兵?
庆幸的是,通信报务的稳慎严谨和防化侦察的胆大心细,在专业训练要求上相通。我们用报务兵勤务用语、摩尔斯电码的记忆方法,加深对毒剂种类、样式、特点的记忆;防护课目程序步骤要求严格,我们就类比报务专业抄报训练,用摩尔斯电码“零差错”的标准严格落实动作要领。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学习和反复训练,我们初步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并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上级表扬。这段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军旅生涯的精彩,其实就在每一次的迎难而上里。
林文水介绍连队历史。
平时战备训练个人嘉奖略章,源自我对训练的较真,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一次次钻到专业“深处”。
某项专业计算,对于不少专业军士来讲,也是不容易掌握的重难点课目,学起来参数多、细节多、对比值多,练起来既要看题干、又要转圆盘,经常“越转越蒙圈”。
不容易学,那就想办法学。当时,单位经常组织专家前来教学,我拿着专业工具,跟着授课听、盯着刻度看,想着如何尽早消化。
教员的一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点醒了我。当年我学习无线电修理,看电路图时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班长教会我电路图拆分法、模块化研究法。这个课目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我琢磨出“三步拆解法”,很快就摸到门道。
去年,我参加单位组织的基础训练比武,取得该课目第一名。也是凭着这份爱琢磨的劲头,从来没有参加过军械员集训的我,连续3年在基础训练比武中取得枪支分解结合第一名。
干一行爱一行,更要钻一行。只要把心思精力放在刻苦钻研上,我们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把难点课目变成优势课目。
热爱平凡岗位,也能成就精彩人生。17年间,从跟着别人学,到带着别人干,我心里始终牢记一句话:岗位不分大小,只要扎下去踏实干,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起点·冲锋
■中士 张自豪
我的勋表,只有1枚代表着入伍仅1年的军龄略章,我的故事就从这枚代表起点的略章讲起。
张自豪的勋表。
入伍前,我就读于一所大学的体育教育学专业,主体课程是运动理论教学,3公里跑和5公里跑,其实我并不擅长。
大学毕业后,我作为直招军士参军入伍。最初,新训班长看到我的简历喜不自禁,然而我第一次跑完3公里,就让他知道什么叫“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为了改变这种“落差”,我下决心要在结业考核中让大家刮目相看。我挤出时间加训加练,熄灯后别人加练10分钟,我就多1分钟;别人深蹲做100个,我就咬牙多做1个……加上我本身掌握一定的运动学知识,成绩果然突飞猛进。结业考核,我以3公里跑10分46秒、单杠42个的优异成绩,被评为“优秀新兵”。
张自豪在单位运动会颁奖仪式结束后留影。
凡事“多做一点”、每次训练“多加1个”,一个个“1”累加起来,就成为我的“奋斗代码”。
下连后,我被分到荣誉连队“防化先锋连”。曾经我认为自己比武拿第一就是先锋,如今认识到成为“先锋”,不仅要个人第一还要集体第一,不仅要单项第一还要全面第一,如此才能让连队延续几十年的先锋精神历久弥新。
今年3月,单位组织建制连武装5公里比武。各连都铆足了劲,训练场上热火朝天。可连队部分战友负重能力较弱,我主动请缨带领补差组训练。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我怎么练就带着他们怎么练,我自己多练一点就要求他们多练一点。一套训练“组合拳”打下来,大家的成绩提高很快,最终连队一举夺魁。
6金3银1铜,这是入伍一年来,我在各项比武中斩获的荣誉。从长跑“困难户”到军体“全能王”,再到连队“兵教头”,“1”是我的起点,也是我的方向。作为部队一分子,我将朝着“标准第一、战力第一、勇争第一”的目标冲锋,与战友们一起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荣光。
空白·多彩
■列兵 杨思淇
我入伍仅半年,胸前还没有佩戴勋表,是一片空白。可我觉得,相比老班长们“胸前荣誉墙”的多姿多彩,空白也是一种颜色,预示着军旅路上的无限可能。
杨思淇正在通信值班。
我的爷爷曾是一名铁道兵。从小听着爷爷军旅故事长大的我,早早就在心里种下一颗保家卫国的种子。2020年踏入大学校园,我加入国旗护卫队,愈发萌生了入伍的念头,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可为了迷彩梦我第3次报名应征,终于穿上军装。
然而,踌躇满志走进军营的我,经过3次自我叩问的历练,才距离一名合格军人越来越近。
第一次自我叩问:哪有什么完不成?下连后我第一次打扫饭堂,因为剩饭剩菜堵塞,下水道漫出泔水,散发出阵阵臭味。正当我撇着嘴犹豫不决时,一旁刷盘子的班长直接把手伸进下水道洞口,把垃圾都掏出来,双手捧着扔到泔水桶里,还叮嘱我一句“小心地滑”。
事后我想,泔水有什么可怕的?入伍后我们来到部队这个大家庭,遇事怎么能推脱?今后我一定要像班长那样,尽己所能让大家庭越来越好。
第二次自我叩问:哪有什么搞不定?入伍前我经常去学校游泳馆游泳,所以对参加海训信心十足,自以为肯定没问题。可一站到海边,看着波涛翻滚的大海,我承认心里真的“有点怕”。
“走!不就是换个地方游泳嘛!”班长爽朗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跟着大家一步步向海岸线靠近,我鼓起勇气一头扎进浪花里。上岸后,我感觉大海也没有那么可怕。都说“勇士面前无绝路,懦夫面前尽悬崖”,我想没有翻不过的高山,只有迈不出腿的人。
第三次自我叩问:哪有什么差不多?来到话务班,我原以为和数字打交道是“小菜一碟”,上千个电话号码不到一个月就背熟了,在一次周考中电话号码听写得了99分,同年兵也都在90分以上。可带教我们专业的班长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背号码多长时间了,没有一个100分!”
晚上加班训练,班长陪着我们,聊起她的话务专业成长之路。“考核中一个错情,就可能衍生为机台上一次事故。”班长的这句话,我印象深刻。在机台上,电话号码错一位,就是天差地别。三尺机台是我们的战场,容不得一点失误。
看得见的胸前荣光,看不见的心底滚烫。虽然我的“胸前荣誉墙”还是空白,但大家都说“空白纸张能画出多彩的图案”,我期冀着像班长们那样,在三尺机台当好联通千军万马的通信兵,为青春留下闪亮印记。
(陶瑞、张凡整理)
供图:赵 淼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