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军分区一名文职人员的成长轨迹——
换“羽”转型 建功军营
■骆新新 秦 天
“脱下‘橄榄绿’,换上‘孔雀蓝’,虽然身份变了,但建功军营的信念不变。”前不久,山西省军区举办“奋斗者说”强军故事会,临汾军分区保障处副处长、文职人员郑鑫磊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感悟,让大家很受触动。
一
“转改为文职人员,带给我的不仅是能力的提升,更是思维的跨越。”台上,郑鑫磊感慨良多。
2018年,郑鑫磊从陆军某旅转改到临汾市尧都区人武部,成为一名参谋。面对工作骨干力量不足、人少事多矛盾突出的实际,郑鑫磊经常身兼多职,白天和民兵们一起在战术场摸爬滚打,配合保障各类军事活动,晚上加班加点学习国防动员计算、民兵潜力调查等业务。通过努力学习研究,他修订完善的10余个方案预案获得上级肯定。
谈及入职之初的那次经历,郑鑫磊有些脸红。单位民兵整组工作开展后,他对照前一年的花名册整理出一份编组名单,结果被领导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原来,当时他只考虑了人员到位,而忽视了专业对口,把有电焊技能的人员编进了应急通信保障连。“编组不是简单填表格,必须以战斗力为标准。”领导的话给了郑鑫磊很大启发,从那以后,他认真学习民兵整组规定要求,深入有关单位摸清人员底数,最终得到上下一致认可。
怀着一种本领恐慌,郑鑫磊主动报名参加上级组织的参谋比武,有了问题就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参谋,直到彻底把问题弄明白、搞透彻。凭着这股劲头,他在军事理论、轻武器射击、公文写作等多个比武课目中的成绩名列前茅。当年底,他被上级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军事训练标兵”。
二
“每次看到自己调研撰写的信息获得上级领导批示督办,我胸中就会升腾起力量,深感使命如山。”台上,郑鑫磊的语气略显激动。
2020年,郑鑫磊调入临汾军分区负责信息服务工作,与战备建设、动员征集、国防教育等部门沟通,对有关信息进行细致分析,为上级研判决策提供可靠支撑。搜集筛选、整合报送、反馈修改再报送……虽然工作忙碌,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专注。他深知,一条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对辅助上级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一次,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他准备撰写一条信息。那段时间,他与相关单位反复沟通,一字一句斟酌,一遍一遍修改,力争角度再精准一些、内容再精简一些。最终,这条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的信息获得上级认可,助推了相关工作开展。
“信息服务工作不是纸上谈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情况。”前不久,郑鑫磊敏锐发现某单位在执行一项军地任务中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增强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规范化,他立即赴多个基层部队开展调研,从任务部署到任务结束全程参与。
军地衔接在哪里出现了问题?资源调配在哪里出现了断档?调研期间,郑鑫磊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了许多内容。遇到拿不准的问题,他就虚心请教军地相关人员。几天后,他撰写的信息获得上级批示督办,有效推动了问题解决。
这几年,郑鑫磊聚焦服务备战打仗、推动改进工作,编报信息3000余条,多篇理论文章被上级评为优秀稿件。
三
活动结束,笔者随郑鑫磊来到他办公室。只见书柜里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办公桌上放着一沓沓学习资料,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着无数次伏案深耕的辛劳。
郑鑫磊坦言,刚负责信息服务工作时,他写的信息经常被退回。“要沉下心多看多学习,弄明白了再着手。”领导的话让他很受启发。于是,他把上级刊发的信息汇编成册,一遍遍翻看研究。有一次,为了完成一篇专业理论文章,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连续几天研究到凌晨。最终,他撰写的文章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通过日常点滴积累,郑鑫磊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建立起分级分类信息处理流程,根据信息方向、内容等维度细化为10余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对应的参考模板。这套方法不仅能够及时判断信息价值,还能精准找到撰写的角度和思路,明显提升了工作效率。“郑鑫磊业务精湛,浏览完资料就知道有没有价值,需要如何捕捉提炼信息点。”同事李亚军满是敬佩。
采访临近结束,电话铃声响起,郑鑫磊的表情严肃起来,原来是要研究撰写一条信息。他立即坐在电脑前,目光专注投入工作,办公室又响起了熟悉的键盘敲击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