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联动”管好机关公勤兵
——海军某总站提升公勤人员教育管理质效的一段经历
■王昱博 李 雷

“公勤小课堂”上,负责俱乐部保障的战士正在分享无人机摄影技能。谭 锰摄
“报告!公勤班人员到齐!”初冬一天晚上,海军某总站勤务连组织点名。看到以往集合时常因“凑不齐人”而犯愁的公勤班班长曹浩然,如今第一个报告人员在位情况,而且全班人员齐整,指导员周东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总站创新推行“双轨联动”管理机制以来,公勤班人员参加连队活动的时间更多了。
各班带回后,周东平向笔者感慨,此前,勤务人员参加集体活动常凑不齐,一直是连队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承担机关文印保密、财务出纳、卫生医疗等保障任务的公勤班,全班人员常态分散在各个部门,有的住宿也在机关楼。虽说正课时间由机关管理,课余时间由连队管理,可由于人员很难集中,还是存在不少管理盲区。
对此,公勤班班长曹浩然也十分犯难:有的部门管理较严,战士无法使用手机,连队有一次紧急统计班内人员信息,他在办公楼里跑了很久才找齐人;有的部门管理不太严格,综合检查时,一名战士被监控拍到正课时间玩手游;还有的工作标准不高、保障能力欠缺,有一次文印员外出体检,值班战士接到紧急文件打印任务后却手忙脚乱……
更让他尴尬的是,有一次,连队为搞好集体教育,特意在晚饭后的时间组织,可其他班全员到齐,公勤班还是只来了3个人。
“人都去哪了?”面对指导员询问,曹班长只好硬着头皮解释:“他们有的说要帮机关打印文件,有的说在帮财务人员整理数据……”
周指导员闻言陷入沉思:“公勤班忙于机关业务,有时住宿也在机关楼里,长期脱离连队的教育管理可不行。”
有一次,周指导员遇到机关黄干事,向他谈起这一情况。黄干事坦言:“公勤班战士岗位特殊,手头业务一忙,就顾不上参加连队教育和训练,我们也想做好协调,但各部门也没个明确标准。”
在当月总站组织的机关基层双向讲评会上,这个长期困扰各方的问题被摆上桌面。
“这个问题单靠一方之力难以解决,需要机关和基层及时厘清管理边界,跳出‘各管一摊’思维,双向奔赴协同发力。”总站党委领导了解情况后,组建机关与基层专项调研小组,观察了解公勤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节奏,摸清“管理权责模糊”“能力提升缺抓手”等核心症结,研究确定了“齐抓共管+课堂赋能”的破局路子。
很快,一套机关和基层“双轨联动”的管理机制落地:正课时间,机关各部门统一标准,负责人员管理和技能培训;课余时间,连队全面接管,集合点名、政治教育一个不落;若需加班,机关部门须及时通知公勤班班长,后一并上报连队,确保双方实时掌握人员动态。
这些举措实行一段时间后,效果逐渐显现。
“如今,‘找不到人’‘两头不管’的情况不见了。”曹班长举例:一天晚饭后,小张要加班整理保密文件。机关部门及时通知他,他也及时向连队进行了报备。到了连队教育时间,机关提前10分钟让小张归队,工作没耽误,教育课也没缺席。
此外,公勤人员正课时间要急用手机,须先跟班长说清用途和时长,再找机关分管干部签字。业务办完,立即报告并交回手机,有效避免了问题隐患的发生。
“公勤人员不光要管好,还得用好。”周指导员介绍,公勤岗位点多面广、专业多样,公勤人员对机关工作更加熟悉,而连队很多战士对去机关办理业务流程生疏,总站制订“课堂赋能”方案,正好可以让公勤人员发挥能力特长,向身边战友传授一些业务知识。
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每周结合教育时间,抽出半小时开设“公勤小课堂”,采用一人授课、众人提问、现场答疑的方式,由公勤班成员分享各自岗位的业务知识,提升大家的眼界思路和业务能力。
不多久,首期“公勤小课堂”火热开讲。负责财务出纳的战士小李,率先分享差旅费报销票据粘贴规范,还列举了不少常见错误案例;随后,在卫生医疗岗位保障的战士小杨向大家讲解问诊流程,还示范了几套训练后拉伸放松规范动作……授课交流后,不仅连队战友都感到很有收获,公勤人员也从其他公勤岗位战友的讲解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技能。
去年刚到公勤班的战士小宋,现在不仅精通文印保密工作,还学会了财务核算和基础急救。前不久,在机关干事建议下,他帮助连队优化了物资登记流程,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以前觉得公勤班就是‘打杂’,没想到能学到这么多技能!”小宋说,连队计划在“公勤小课堂”中增设更多机关业务实操课程,同时欢迎其他连队有兴趣的战友参加活动,让公勤人员既成为保障机关的“好助手”,也成为服务基层建设的“小教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