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军营,请新战友做好心理调节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殷 瑛 李连杰责任编辑:乔梦
2015-10-08 04:02

    张洁 绘

话题背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营又迎来新战友。新战士从地方到军营,面对角色的转换和环境的变化,会因部队生活节奏快、训练强度大,导致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心理上的诸多不适应,并引发为生活上的孤独、寂寞,工作上的紧张、压抑,训练上的厌倦、逆反,成长上的困惑、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本期特邀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专家为新战友讲解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自我调节方法。

四种常见心理障碍

新兵入伍后面临环境再适应、性格再塑造、行为再养成以及前途再选择等各方面的成长考验,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和思想困惑,严重者出现心理适应不良障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理想与现实差距形成的失落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过大往往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多数新兵都是带着浪漫的想象、理想化的设计等超脱部队客观现实的心境而来的。他们的入伍动机更加多元,对自身期望值也更高,有的想考学提干,有的想入党立功,还有的想学习专业技术。当他们从五彩缤纷的社会大环境踏入直线加方块的绿色军营后,发现实际情况与想象中的军营生活差距很大,现实中的军营与心目中的不统一,部队制度化的管理与想象中的模式不一致,过高期望与现实环境发生了矛盾。再加上他们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的在家中多娇生惯养,离开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来到部队后,陌生的环境、严格的组织纪律、超强度的训练等现实情况与他们的想象反差太大,那种理想化的构想被随之而来的困惑取代,必然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易激惹、心慌等心理障碍。

二是难以适应新环境的焦虑心理。人总会面对不同的环境,当生活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时,人要不断调整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调整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心理学上称之为角色转换。刚入伍的新战友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心理失衡期”。新兵由社会、学校进入军营,生活、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入伍前,他们可能曾经是学生干部、学习的佼佼者,如今面临的是队列、战术、体能,门门都要精;起床、出操、吃饭,样样都不能晚。尽管许多新兵对部队的紧张艰苦训练有一定的了解和相应的心理准备,但是一旦步入军营亲身体验后,原先的心理准备仍显不足。部队的一日生活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赶一步,与新兵入营前张扬个性、无拘无束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尤其是超强度、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使一些新兵一上训练场就情绪紧张。特别是在新训第2周到第2个月之间,新兵面对艰苦环境及快节奏、高强度的军营生活,因饮食、水土、训练的不适应而表现出“困、乏、累”,因对严格纪律的不适应而表现出焦虑心理。

三是人际关系不协调引发的抑郁心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然而,新兵来到部队,往往远离亲朋好友,一下子从温馨的家庭、熟悉的生活圈子来到生疏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中间,与父母、亲戚、朋友、同学等的联系几乎中断,替代而来的是上下级的官兵关系、同级的战友关系,人际关系变得陌生。他们一方面渴望友情,渴望理解与同情,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缺乏交往技巧,使他们容易陷入交往的误区。有些新兵过去的生活模式是以自我为中心, 不愿或很少与人交往, 在突然面对军营里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友时, 常常显得手足无措。加之青春期“闭锁性”的心理特点,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战友之间交往比较谨慎。由于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表达,一些新兵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感到“知音难觅”,产生了压抑、孤寂和烦闷的抑郁心理。

四是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心理学认为,个体总是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善待。多数新兵怀着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的愿望来到部队,希望通过军营生活优化个人性格和习惯,实现人生价值追求。新兵中不乏网络高手、写作能手、绘画技师、音乐达人等,这些有特长的新兵颇为自信,都想通过展示才能得到认可。但也有部分新兵对自己缺乏信心, 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恰如其分的评价, 他们在训练中尤为怕挫折、怕失败、怕批评、怕指责。伴随着严格紧张的训练生活,与其他新兵相比,他们可能会遇到内务、队列、体能上的“不如意”“不顺利”,会觉得已有的知识技能用不上,身体素质不够好,“不是块当兵的料”,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导致自我评价失调,自信心降低,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并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很难充分发挥自己本来的优势和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造成恶性循环,陷入“ 自卑旋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