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征集”走出“兵源”不均困境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吕春峰、吴星亮、何武涛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7-09-07 00:03

拥有100余万大学生的湖北武汉,究竟怎么破解大学生征兵在高校密集区“吃不消”、稀少区“吃不饱”难题呢?详情请关注中国国防报带来的报道——

9月1日,武昌首义学院城建学院大二学生王晨阳拿到了入伍通知书。不过他的入伍方式有些特别:户籍地在陕西西安,就读学校在武汉市洪山区,入伍征集地却又在武汉市江汉区。这种看似令人费解的征集模式,凝聚了武汉市大学生士兵征集之路的一番探索和尝试。

江城武汉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6所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数达100余万,其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在高素质兵员征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武汉虽高校众多,但大多集中在洪山、江夏两个区。按照属地征集办法,洪山、江夏不愁“兵源”,但如此集中的数量给当地落实大学生落户、就业安置、优抚金等优待政策带来巨大压力;而武汉其它11个区又面临着大学生“兵源”不足的问题,征集任务难完成。

以江夏区和江汉区为例:江夏区辖有20所高校,按照现行的优待政策,一名大学生参军两年,区政府为其发放优抚金最高将近22万元,这对当地政府而言财政压力不小;而江汉区却面临着截然相反的问题,江汉是商业区,经济发达、财力雄厚,但全区没有一所大学,大学生征集任务难以完成。为此,两个区领导都“伤脑筋”。

为破解大学生征兵区域性不均衡的难题,武汉市一方面按照“部委、省属本科高校征兵人数不低于男生数的5‰,民办(独立学院)高校、高职高专不低于7‰”的标准向高校分解下达任务;另一方面打破属地模式,创新“跨区征集”办法,针对洪山、江夏2个区高校过于集中的实际,将31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从属地划出,实行跨区对口征集,高校在校大学生体检、政治考核、定兵等工作和入伍后的优待安置工作,由征集区负责。这种打破常规的征集办法,既缓解和分散了高校密集区政府的优抚安置压力,也有效解决了高校稀少区大学生兵源紧张难题,更为其储备了人才,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

在“跨区征集”新政策的鼓舞和推动下,武汉市13个区各得其所,均衡分配大学生征集指标,该市大学生征集比例已由2013年的30%,猛增到2016年的92%,有的区征集的新兵几乎是清一色的大学生。记者从武汉市征兵办获悉,截至8月30日,武汉市今年体检政考双合格的大学生人数已突破3000人,武汉大学生征集比例将持续去年较高水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