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重磅文章:深刻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管揆责任编辑:杨红
2017-01-04 05:14

习主席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必须坚持的原则

中国古人言:兵不可玩,兵不可废;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是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原则的概括。当今时代,环视全球,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不懂得军强军弱、战与不战的辩证法,就会进退失据、国家失安。

习主席洞察强军、制胜、止战的内在机理,明确要求“统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把握军事力量运用的特点和规律”。这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效益,提供了科学指南。

要保持底线思维。克劳塞维茨讲过:“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就准备战争吧!”历史警示我们:和平时期,对战争要保持警惕;存在“和平主义幻想”,战争往往就会降临;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战时,没有任何退路,必须针锋相对。习主席深刻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

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军事力量是为维护国家安全而存在的,其战略能力必须与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相匹配。习主席强调“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这明确了军事力量建设要达到的标准、力量运用必须遵循的原则。现在,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军队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认清我军肩负的职责使命。

把握军事力量运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安全问题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军队的职能任务不断拓展,兵力运用趋于常态化、多样化。过去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习主席指出:军队在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营造国家安全有利战略态势、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宽广思维研究军事行动样式,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为和平发展打造良好环境。

注重掌握军事斗争主动权。用兵如对弈。下棋不能仅是“接招”,也需要主动“出招”,否则处处被动。习主席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坚持积极防御,表明我们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在此前提下,要把战略态势上的防御性同军事指导上的积极性统一起来,注重攻势防御的运用,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努力在战略竞争和军事斗争中赢得主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