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文化的特有魅力:进来是铁,出来是钢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作者:余远来责任编辑:杨红
2017-01-09 08:23

倾心育人的文化之光

■余远来

军校文化是军队院校建设发展的灵魂,对军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贯彻习主席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就要紧盯强军兴军这一伟大实践,紧扣立德树人这一固本之举,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倾心打造具有我军特色的军校文化。

(一)

文化,表征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支军队的特有秉性和鲜明性格。军校文化是社会文化在军校的体现和延伸,它源于中华民族5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丰厚的战争实践和艰深的战争准备,对于军官的培养和军队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有特色的军校,都具有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在历史的烟尘中光芒四射。

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门口有副对联,至今读来依然如雷贯耳:“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我敢说革命党的精神,没有别的秘诀,秘诀就在不怕死。”据陈希孔回忆,黄埔军校的政治文化氛围让许多学员明白了革命的道理,有的学员在睡梦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我们不愿受压迫”,有的学员说“我一闭眼就想到前方去打仗”,有的学员提出“用我们的肉弹去战胜敌人的炮弹”,在作战中,“好汉死到阵地上”“革命军人不怕死”的口号在阵地上经常能够听到。正是这样一种革命的战斗文化,造就了一代热血的黄埔人,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在苏区创办学校,就特别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优秀的红色指挥员”“学习军事技术,武装我们的手足”“提高政治水平,武装我们的头脑”等教学理念,创办《红校周刊》宣扬革命理论,通过办墙报、唱歌、政治讨论会、演讲会、报告会等形式提高学员的政治素质,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英勇善战的治军骨干。

延安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始终遵循毛泽东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大力培育“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校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了十几万优秀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军校建设步入了大发展时期,先后形成了“抗大精神”“东北老航校精神”“哈军工精神”“一海校精神”等鲜明的军校文化品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建军治军骨干,演绎书写了我国高等军事教育的绚丽篇章。

(二)

文化是直抵心灵的生命力量,它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既是时代变迁和军事变革的有力先导,又是培塑优秀指挥军官的重要滋养。

王克曼,1970年从哈军工毕业。2008年,时任南方传媒集团总裁的他,带着对军校生活深深的眷恋和感激,带着对哈军工精神深深的迷恋和热爱,策划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哈军工》,与其说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人才辈出、贡献卓越的辉煌校史,不如说是对“哈军工精神”的文化探寻与溯源。无论是走上领导岗位的将星政要,还是功勋卓著的科学英杰,无论是辛勤耕耘于教学一线的教授教员,还是矢志强军一线的普通学子,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重复着同样一句话,那就是“事业”。黄献中将军提到这样一个细节,他与同班同学李延晴在毕业时,两人玩了一个类似《三国演义》里的游戏,各自拿笔在手心里写上对哈军工最深的感受。结果摊开手掌一看,两人都赫然写着“事业”两个字。事先没有任何交流,完全是心有灵犀,哈军工已经深深地把“事业”两个字扎根在每一名学子的心中。

一所军校有一所军校的特色文化,一所军校有一所军校的特有秉性,在迈向强军的征程中熔铸着相同的精神,雕镌着不同的风景。

1999年7月9日,13名刚刚走出校门的海军工程大学应届毕业学员,在衡山脚下那个惊心动魄的雨夜,在列车脱轨颠覆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奋不顾身抢救遇险乘客。抢险中,年仅21岁的学员刘晓松壮烈牺牲。瞬间的英雄壮举,源于长期的军校文化熏陶。他们成为英雄或许是偶然的,但他们血液中流淌着的英雄基因却是4年军校生活所赋予的。今天,海军工程大学已经把“衡阳抢险英雄群体”作为学院“英雄文化”的一块品牌,教育着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无论是传承“听党指挥”的军魂文化,还是秉承“抗大精神”的学统因子,意蕴丰赡、律动强军的军校文化,从人格养成、知识探究到能力提高,为学员涵养情志、成风化人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营养和持续的动力激发。

(三)

军校是培养合格军事人才的摇篮,本身就是文化的殿堂、精神的高地。其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军校文化,作为价值引领、文化熏陶、作风养成的精神导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员、化育着学员。

文化工作是具体化、形象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一条条历史厚重的文化长廊,一尊尊意象万千的英雄雕像,一个个形式新颖的校园网站,都为“一道杠”的年轻面容烙下了深沉厚重的人生底色、增添了几分活泼亮丽的青春色彩。

刘伯承元帅说:军官的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军校的校园没有风花雪月的吟咏,却有着硝烟如侧的忧患;军校的校园没有求职创业的比拼,却有着崇勇尚武的砥砺;军校的校园没有纵情娱乐的闲散,却有着摸爬滚打的紧张。只要置身于军校的校园,就能够深切地体味到军人那种特有的职业态度和信念。“进来是铁,出来是钢”,在军校这所大熔炉里淬火锻炼,是军校文化的特有魅力所在。

军校的文化既是从我军红色文化传统中传承过来的,又是从千千万万学员身上凝聚而来的。军校学员从来都不是文化的受动者,而是文化的能动者,他们不只是军校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军校文化的创造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需要领导机关的精心筹划,更需要学员的积极参与。通过开设校园广播、网络、电视台、校报校刊,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汇聚起学员的智慧才情,凝聚起学员的信心力量,激发学员对党忠诚的政治自觉、踔厉风发的治学态度、敢打必胜的血性担当、攻坚克难的勇武精神、克敌制胜的经略智谋,真正实现从“文化娱人”走向“文化育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