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解惑
6大问题解答“埃博拉疫情”
问:埃博拉会通过空气传播吗?
答:WHO在本月6日发布公报重申,埃博拉病毒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未有证据显示病毒出现变异。因此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臆测。
世卫组织强调说,研究显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触出现症状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感染性最强,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发现病毒,唾液与眼泪有一定的传染风险。
问:坐飞机会感染埃博拉吗?
答: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表示,尽管埃博拉病毒携带者有可能乘坐飞机抵达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但病毒在旅途中传播的几率是较低的。
CDC表示,埃博拉病毒主要依靠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者其他体液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或是间接接触含有这些体液的物品,如针头等,才会感染。大多数被感染者是因为与埃博拉患者长期居住或照顾患者导致的。
CDC称,埃博拉患者只有在出现症状时才具有传染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则发布声明称,埃博拉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喉咙痛等,而通常这些人不太可能还会去坐飞机。即使是与一个发病的埃博拉患者邻座,只要乘客不与患者产生直接接触,如患者血液滴落至乘客皮肤,患者呕吐至乘客面部或创伤口,产生感染的风险就不大。
问:为什么无法彻底杜绝感染者入境?
答:首先,目前各国在机场设置的体温检测仪无法直接扫描出某个人是否感染了埃博拉。导致一个人发烧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各国海关不可能对所有发烧乘客都做进一步的埃博拉病毒检测。
其次,仅凭航班起飞国,很难判定乘客是否来自西非“疫区”,因为他们很可能是转乘航班,且在潜伏期可能是无明显的发病征兆。
此外,如果感染者处于潜伏期,他们也不主动申报旅行经历和接触史,那么无论是海关人员还是医务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判断他们可能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问:埃博拉一定会致命吗?
答: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艾尔沃德14日表示,过去一个月内平均每周新增约1000例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疫情实际死亡率高达70%。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埃博拉病毒并不一定致命。病人能否康复,与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及其所获得治疗的效果有关。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是关键。埃博拉患者一旦康复,体内所带的抗体能够保护他们在至少10年内不再患这种病。
问:埃博拉疫苗研制出来没有?
答:加拿大卫生部本月14日宣布,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疫苗VSV-EBOV正式启动首期人体临床试验,预计试验结果将于12月公布。此前,加拿大科研人员在动物身上的试验表明,这种疫苗能“非常有效”地抗击埃博拉病毒。此外,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与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共同研制的疫苗ChAd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WHO表示,当前的首要目标是快速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各方应于今年11月至12月获得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初步安全性数据,并确保规范生产的疫苗试剂明年1月应用于第二阶段试验。
问:如果周边真的出现疫情,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答:对于零星病例不必过分恐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永远是防病第一关。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勤洗手,含酒精的清洁剂能够有效杀死埃博拉病毒;避免接触患者体液和被污染的用品;避免出席可能接触患者尸体的葬礼;避免前往诊治患者的医院。
目前,紫外灯、干燥、高温、消毒液都可轻易杀死埃博拉病毒。病毒离开动物体内、在阴冷潮湿环境下的存活期,只有短短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