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好军医>>政策法规 >>正文

2015年中国药品招标12大政策趋势

来源:中国制药网责任编辑:连景宇2014-12-10 17:42

导读:2013~2014年是政策多变之年,同时也是政策不定之年。伴随着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医改在市场化旗帜的引导下稳步推进,重点更加明确,各项配套工作的方向不断调整,新政策层出不穷,笔者统计了2014年1~9月份国家和中央各部门颁布的与医药企业紧密相关的政策达63项之多。

作为新医改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药物政策在2013~2014年也进行着重大调整。其中有两项政策对药品集中采购影响深远,一是新版基本药物目录,二是低价药政策。各省在变化的形势下,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了广泛的药品集中采购的探索。

立足对新版基药目录和基本药物制度、低价药政策对药品集中采购影响的分析,以及对2014年重点省市药品集中采购方案的剖析,判断和把握现阶段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走势和政策方向,帮助医药企业在政策的多变和不定中从容应对,前瞻未来。

基药增补延缓各地集采进度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的出台推进了各地基本药物的集中采购工作,各省纷纷开始研究和制定基药的增补方案。为防止各地增补工作的大跃进,卫计委提出“严增补、回头看”的原则。“回头看”的原则是:对各省现有的增补目录进行分析,严格控制增补数量,对目录中已有类似适应证或治疗效果的药品,要进行甄别比较。

针对基药地方增补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早有原则,遴选调整国家基药目录要“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增补本省目录外药品品种,增补品种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各项政策,从严控制增补数量。   

低价药打乱各省集采节奏

在各省正酝酿药品集中采购方案,企业期盼的“药品招标大年”到来之际,2014年2月国家发改委内部发布《关于放开部分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2014年4月15日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在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清单》。以上政策一气呵成,意味着国家在药物政策和价格管理上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化在新医改中逐渐渗透到价格、采购、使用等每一个各环节。      

目前全国31个省,均针对低价药进行了增补,增补数量和品种差异较大,说明了各地对此政策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截止到目前,福建、湖北、宁夏、内蒙、河北、甘肃、四川、江西、浙江、黑龙江等省陆续出台采购管理办法。      

省级药品集采创新探索      

2014年曾被预测为药品集中采购的大年。究其原因,一是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后各地都面临着增补,增补后势必需要重新招标;二是各地2009~2010年度的第一轮基药集采很多省份已经过期;三是部分省份非基药2014年处于到期待招状态。然而由于基本药物增补中出现的系列问题以及低价药政策的横空出世,各省市药品集中采购进程明显推后,开展速度明显放慢。      

统计2014年1~9月份各省的采购公告,各地共进行药品集中采购21次,包括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低价药物以及部分短缺药物的挂网。部分城市公布了征求意见稿,处于招标的准备阶段,如四川、江西、湖北、陕西等省。预测未来各地的药品集中采购会密集进行,且表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药品集采政策将面临重大调整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从2000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有十五年,从政策实施角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4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是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机制的建立期;2005~2009年为第二个阶段,此阶段为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探索期;2010~2014年为第三个阶段,此阶段为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规范期;即将进入的是第四阶段,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提高期。

截至2014年的五年间,各省市按照文件要求均开展了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然而实践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伴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基本药物逐渐终端化,低价药政策将药品类别进一步区隔,基药和非基药分开招标的要求以及两个文件自身规则间的矛盾变得突出,规则滞后严重影响到药品集中采购的开展,现实呼吁新规的出现。近年来,各省陆续开始尝试探索新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出现了安徽县级基本用药集中采购、福建八标、上海带量采购、北京基药招标、青海双信封招标、广西浙江湖南的医用耗材双信封招标等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