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好军医>>健康话题>>全民保健 >>正文

解放军报:面对地震灾害,我们如何应对?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德文 庄颖娜 王少霞责任编辑:胡骏2014-12-11 11:24

临危不乱

安全度过地震

地震中的伤亡,大多数是在人们慌乱逃生、进出建筑物时被坠物击中造成的。因此,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镇定,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而不是一味逃跑。

如在室内,若来不及迅速逃离时,应首先寻找掩护,躲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则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如果在床上,要迅速抓紧枕头保护住头部,还要避开上方有可能坠落的重型灯具。牢记一定要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迅速离开房间,但不要使用电梯。如果在室外,则应待在原地不动,注意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如果在行进的汽车上,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靠边停车,留在车内。不要把车停在建筑物下、大树旁、立交桥或者电线电缆下,更不要试图穿越已经损坏的桥梁。如果地震中不幸被困在废墟下,切勿慌乱,应一方面观察有无逃离通道,一方面等待救援,同时尽量不要盲目向周围移动,以免扬起灰尘。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保护呼吸道。

地震过后,很可能造成燃气泄漏,所以不能点火柴。可敲击管道、墙壁或者使用哨子引起救援人员注意。为了避免消耗体能,在其他方式都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

掌握技巧

科学自救互救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没有受伤,也可能产生恐惧心理,因此首先要坚定求生信念,相信能脱离危险。应想办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砖块、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呼吸。无力自救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获救的可能性越大。

地震后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营救被压或掩埋的伤员时,应先确定其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有些伤势不重者,可帮他暴露头部和胸腹部后,让其自救脱离险境,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伤者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再扒出。发现有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开放性伤口,应迅速清除伤口周围泥土和污物,用塑料和其它洁净物品包扎、止血。对四肢骨折的伤员,应尽快选择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对伤肢进行固定,然后迅速转送医院。在黑暗处长时间被困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仔细排查

防止次生灾害

地震过后,要尽早对房屋和周围环境进行排查,以减少次生灾害发生。检查建筑是否有裂缝和损坏,如果有坍塌的迹象,要迅速撤离。如果进屋检查,要提前打开手电筒,防止火花引燃可能已经泄漏的煤气。首先检查燃气管道、电线和水管、电器的受损情况。如果闻到煤气味,或看到管道破裂,要关掉从外面进屋的煤气管道的主阀门,千万不要点燃火柴来寻找燃气泄漏处。不要拨动电源开关或使用电器,防止产生火花。如果室内电线受损,要切断电源,切莫触摸掉落的电线或受损的电器。检查水管与下水管道,塞好浴缸与水槽的下水口,以免污水倒流。清除溢出的药品、漂白剂、汽油和其他易燃易爆液体。检查壁橱时开门要当心,注意躲避架上可能掉落的物品。注意余震,虽然余震一般较主震弱,但也足以造成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