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体验
●符合条件的持卡人看急诊为何看不了?●持卡就医为何出现卡不能用的情况?●持卡跨体系就医为何检查要重新做?
“一卡通”在哪些环节被“卡”?
有一次,一名外地出差的团级干部夜里突发疾病到南京军区175医院看急诊,但刷保障卡却怎么也显示不出他的信息,“一卡通”通不了。虽然医院特事特办先行收治,但在办理手续时还是颇费周折。
后来才知道,“一卡通”要求首次到非体系医院就诊时,必须先到门诊激活才能使用。这名干部首次跨体系就诊就是急诊,而急诊科不能办理激活,造成了就医“卡壳”。
“持卡来就医却发现通不了的情况并不少见。”该院医务处领导介绍说,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更新不及时。按规定保障卡管理部门在收到干部部门的调职命令以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卡内数据更新并提供给相关业务部门,避免影响官兵使用。
“凭卡就诊也别忘了带军官证。”这名领导提醒,由于目前卡内信息太笼统,师以下干部均设置显示为“团以下干部”,是营以下干部还是团级干部有时难以确定,一般都要用军官证配合卡使用才能证明级别,否则也容易造成就诊不畅。
“‘一卡通’的信息不能共享也亟需改进。”记者在随一名干部就诊过程中发现,虽然他的慢性病曾多次在体系医院看过,但以往就诊记录在175医院无法读取,各种检查需重新做。“这既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也影响就诊效率。”这名干部说。
“使用‘一卡通’来就诊的干部大多是利用出差、休假和学习机会,可能只来一次,后续跟踪治疗还要靠体系医院,病人信息数据未实现共享影响后续治疗。”一名出诊专家说。
“一卡通”作为新生事物,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卡壳”的情况,175医院及时跟踪服务,畅通运行环节。
3月12日,随队驻训的空军某部赵工程师胃病发作了,他赶到离驻训地就近的175医院就诊。由于去年底已调为专业技术九级,赵工程师来到医院门诊大厅后,导诊护士接过他的保障卡和军官证,直接把他领到“军人诊疗中心”。保障卡一刷,该院消化内科专家现场接诊,优先做了对症治疗。
“‘一卡通’真方便!”赵工程师感慨地说,“来到异地的部队医院也像在体系医院一样,一卡在手就像有了‘就医通行证’。”据175医院领导介绍,自“一卡通”运行以来,先后有400多名非体系部队团级干部前来就诊,医院主动打通“卡壳”的环节,做好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