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详解如何养生有利于骨健康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责任编辑:胡骏
2015-08-14 08:17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降至机体罹患骨折危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在世界范围的广泛流行,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性激素水平低下、缺乏运动和营养不合理是骨质疏松发生的三大危险因素。人体的衰老过程必然伴随着性激素水平逐渐下降,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把合适的运动锻炼和一定的体力活动作为日常生活的必要部分,并注重平衡膳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素和对骨骼健康有保护作用的营养成分,则有利于维护骨健康。

合适的运动方式有利于骨健康

大约在40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运动和适当的体力活动对骨骼有益。现代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运动可以增加骨量,维持合理的骨转换水平,保证适度的骨骼矿化,修复骨骼的微损伤,改善骨骼结构。运动作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手段,不仅安全、经济而且具有其他的健康效益,如增加体位稳定性,增强肌力和耐力,预防摔倒,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等等。关于运动方式与骨健康关系的研究发现,高强度有氧运动较轻柔的伸展运动显著增加20~35岁女性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慢跑和举重8个月,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均显著增加1.3%和1.2%;青年男性划船7个月,腰椎骨密度增加2.9%。跳跃运动有利于绝经前妇女骨密度增加,但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没有明显影响。增加耐力、跳跃、力量和柔韧性训练可使绝经后早期妇女的腰椎骨密度增加0.7%,没有相应训练的妇女减少2.3%。但长期高强度过量运动对骨并不利。由此可见,合适的运动是促进骨健康的最佳方式。

以上所提到的低强度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包括:肩和髋关节活动度运动、股四头肌力量训练、腹肌和背肌力量训练(如腹卧位抬头、仰卧位屈膝抬腹)、腿部力量训练(如侧卧位抬腿、腹卧位抬腿等)。以下运动不适合骨质疏松患者:▲动力型腹部运动,如仰卧起坐;过度的身体屈曲弯腰运动、扭曲,如打高尔夫球运动;突然爆发的高强度举重运动,如举或搬重物、弯腰拣东西。

在任何年龄阶段,运动都是构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研究发现,长期运动促进骨量增加,如运动员和个性活跃的人比不活跃的人具有较高的骨量。运动还能减少骨丢失,保持骨小梁立体网状结构,可使骨胶原排列更紧密、更有规则。

增加钙的摄入有利于骨健康

体内骨量的增加依赖于营养的补充,包括钙和骨胶原的补充,研究发现,给经常锻炼的人每天补充800mg钙,与未补钙的相同人群相比,骨量显著增加。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不给予骨骼充分的营养补充,就是运动这个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难以增加骨量。

总之,运动及适当地体力活动普遍和补钙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应该注意的是,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个体的身体状况,以及不同生活环境的人,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和补钙方法,才有利于维护骨健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