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医院详解人工肝技术

来源:解放军第303医院责任编辑:胡骏
2015-08-31 09:34

人工肝技术,即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是指血浆置换和血液吸附技术,即溶解在血液中致炎物质或毒素被吸附到具有丰富表面积的固态物质上藉以从血液中清除炎症物质和毒物。人工肝技术是专门用于血液排毒的。它采用“换血”的方式把病患血浆中的毒素排掉,即是把病人含有毒素的血浆换成健康的血浆,每一次约换掉全身50%左右的血浆。

技术介绍

所谓人工肝技术,就是一种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使肝细胞得以恢复再生,并最终挽救病人生命的医疗新技术。早在198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和她的科研团队就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技术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和国家重大科研专项,而且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目前,这项崭新的技术已被国际医学界认定,“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的新途径”。

技术特点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人工肝支持系统能够暂时性地取代受损的肝脏‘行使’各项功能,这包括:清除肝脏内的黄疸和毒素,补充需要肝脏自身合成的凝血因子和蛋白质。

来自浙江大学附属一院的临床统计显示,运用人工肝技术后,该院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由21.1%显著上升至88.1%,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由56.6%显著上升至84.6%。通过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显著改善,血浆内毒素和病毒载量明显下降,意识障碍消失或明显好转。

亚洲人是肝病的易感人群,拥有的慢性乙肝患者占全球的2/3以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9000多万的乙肝感染者,3000多万的慢性乙肝患者。其中重型肝炎患的死亡率更是高达80%,不少患者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或等不到合适的供体而肝衰竭死亡。

目前,人工肝技术已成为全国各大医院抢救危重病人抢救的、有效的方法。人工肝技术能显著降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的病死率,对于那些没有干细胞再生能力的慢性重型肝炎病人,人工肝技术也能延缓和有效控制病情,为等待供体赢得时间。

操作方法

国内应用的人工肝技术是一整套包含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治疗重型肝炎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单用或联合应用以上技术。

入院后重型肝炎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和综合内科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如伴有肝性脑病时,选用血浆置换加血浆灌流;伴有肾功能衰竭时,选用血浆置换加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时,选用血浆特异性胆红素吸附;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时,选用血浆置换加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有时同时予3种以上方法联合应用。应根据病情决定治疗频率和次数,第1、2周每周2-5次,以后每周1-2次,平均3-5次左右,每次血浆置换量3000-4600ml(50-70ml/kg),血流速度一般为60-150ml/min,分离血浆速度为积血流速度的15%-30%,补入血浆及代用品量,白蛋白20 -40g ,血浆置换液的补充速度应与血浆分离速度保持平衡。治疗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或10%葡萄糖酸钙、肝素,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治疗中反复监测凝血活酶时间(ACT),根据ACT值调整肝素量和结束时鱼精蛋白量。治疗中进行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跨膜压和动静脉压变化。

具体选用的方法如下:

血液透析

治疗原理:利用某些中、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半透膜的特征,借助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及膜两侧的压力梯度将血液中的毒素和小分子清除至体外。

标准透析:膜的孔径较小,只能清除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00-300000以下的小分子物质,如尿素氮、肌酐、血氨等。

高通量透析:应用聚丙烯睛膜(PAN)透析。该膜的孔径较大,可以通过分子量在15000 000以内的物质包括游离胆红素、游离脂肪酸、芳香族氨基酸等。

特点:①主要以清除小分子物质为主,如应用高通量的膜可清除部分中分子物质。②可以纠正肝衰竭中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的失调。③由于受膜的孔径影响,与蛋白结合的各种毒素难以清除。④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伴有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

血液滤过

治疗原理:应用孔径较大的膜,依靠膜两侧液体的压力差作为跨膜压,以对流的方式使血液中的毒素随着水分的清除而除去,更接近于人体肾脏肾小球滤过的功能,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更为有效。中分子物质的清除不是靠膜两侧的浓度差进行弥散清除的,而是靠压力梯度随着水的清除而清除,那么水清除的越多,中分子物质清除的也越多。在治疗中由于大量水的丢失(每次可达20L以上),因此需要同时补充大量的置换液来维持机体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这一过程又相当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特点:①主要清除中分子及部分大分子物质。②可以纠正肝衰竭中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的失调。③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伴有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

血浆置换

治疗原理: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便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血浆置换法不仅可以清除体内中、小分子的代谢毒素,还清除了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因此对有害物质的清除率远比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为好。同时又补充了体内所缺乏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较好的替代了肝脏某些功能。

特点:①可以清除小分子、中分子及大分子物质,特别对与蛋白结合的毒素有显著的作用。②对肝功能衰竭中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纠正有一定的作用,但远不及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对水负荷过重的情况无改善作用。③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大量血浆,能补充人体必要的大量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但多次大量输入血浆等血制品,有感染各种新的病毒性疾病可能。④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患者。⑤置换以新鲜冷冻血浆(FFP)为主,可加部分代替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

血液灌流

治疗原理:将血液直接送入血液灌流器与活性炭或树脂等吸附剂充分接触,利用吸附剂的特殊的孔隙结构将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吸附并清除。

特点:①与常规的血液透析相比,活性炭或吸附树脂对中分子物质及与蛋白结合的物质清除率较高,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抑制因子、抑制肝细胞生长的细胞毒性物质以及胆红素、芳香族氨基酸、酚、短链脂肪酸等均可被有效的吸附。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压及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于血液内白细胞和血小板被吸附与损伤,释放出了作用于血管的胺导致了血压下降。③对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者无纠正作用。④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内毒素血症及急性中毒等。但血小板显减少者不适合应用,因可以导致血小板进一步减少而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血浆灌流

治疗原理:血浆灌流是应用血浆膜式分离技术,将血浆从血液中直接分离出来,送入血液灌流器中,将血浆中的各种毒素吸附后再返回体内。

特点:①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中分子毒素。②对血小板、红细胞等有形成分无任何破坏。③对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者无纠正作用。

特异性胆红素吸附

治疗原则: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的本质也是血浆灌流,主要是所应用的灌流器对胆红素有特异性的吸附作用,对胆汁酸有少量的吸附作用而对其他代谢毒素则没有作用或吸附作用很小。

特点:特异性的吸附胆红素及少量有胆汁酸等。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

治疗原理:MARS人工肝应用现有的透析技术,模拟肝脏解毒过程,通过MARS膜(模拟肝细胞膜)和白蛋白透析(模拟肝脏解毒过程)选择性的有效清除体内代谢毒素。MARS治疗包括3个循环:血液循环、白蛋白循环、透析循环。

MARS系统的清除毒素的过程:MARS膜(MARS FLUX透析器)一侧与含有毒素的血液接触,另一侧为20%的白蛋白透析液。血液中的蛋白结合毒素及水溶性毒素通过MARS膜的转运,转移至白蛋白透析液循环回路中;透析中的蛋白以配位体结合转运蛋白形式来结合毒素;毒素通过活性炭吸附柱和阴离子交换吸附柱被清除,白蛋白透析液得以再生和循环使用;同时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如尿素、尿酸、肌酐等通过透析回路被清除。

特点:①有效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②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治疗原理: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一种更准确的理解,其实质是24h或更长时间的连续不断的进行某种血液净化治疗肾、肝、心、肺等多脏器衰竭,以替代病损的脏器部分功能。

特点:因其模拟肾脏功能而缓慢的、连续不断的清除水分、中、小分子代谢毒素,更符合生理状态,可以连续的保持机体内环境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消除炎症介质、改善营养支持。操作简便,可在床边进行。

治疗模式有:CVVHD、CVVHF、CVVHDF、HVHF、CAVHD、CAVHF、CAVHDF、改良的日间CRRT等。

适应证:各种重型肝炎伴有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多脏器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