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受激拉曼散射显微成像的技术成为热点。被称为受激拉曼散射显微成像的技术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好的区分患者脑内的癌组织和正常组织,这可能会提高该类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近期报道英国首例:成功运用激光探测和智能刀精确切除脑部肿瘤。Reuben Hill,22岁,在读博士,脑部患有肿瘤。他成功接受了一场特殊的脑部肿瘤切除手术:术中采用了两个新技术——激光探测和智能刀。作为实验室成果运用到手术室的成功案例,这场开创性手术是精确外科手术的重大改革。
脑部肿瘤对生命的威胁超过其他任何一种肿瘤,脑部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很大的难度,因为神经组织交错复杂,肿瘤组织又这些精密结构相连,有时候外科医生通过显微镜都很难看清楚组织结构。同时,切除癌变组织面临着很大风险,因为手术刀必须严格确保在不破坏周围的正常脑组织的前提下,把肿瘤组织切除干净。一旦切到健康组织,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例如丧失说话、听觉等功能。新型激光探针和智能刀大大降低了上述手术风险,且能够向外科医生即时提供组织是否癌变的信息。利用激光探测区分癌变组织和健康组织,且激光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肿瘤的映射,达到精确的切除水平。
激光探针,利用拉曼光谱分子从组织中反射回来的光进行组织区分,由加拿大温哥华erisante Technology公司研发提供。Vaqas表示,这是第一次将拉曼光谱应用于人脑部手术的成功案例。

那么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到底还能做什么呢?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 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最有效途径。激光拉曼光谱技术Ramanspectroscopy;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技术, 可以无损伤地提供丰富的分子结构特征和物质成分信息, 从分子水平上反映癌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结构差异, 从而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cancersdiagnosis。综述了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在皮肤癌、鼻咽癌、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并对拉曼光谱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为癌症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1928 年,印度物理学家Raman 在研究中发现了拉曼散射的存在,此后研究人员对这一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因为光源的限制使该技术未能得到广泛应用。直到60 年代激光问世后,拉曼光谱信号弱的弱点才被彻底攻克,拉曼光谱如虎添翼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其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之中,自此之后激光光源也一直都是拉曼光谱的理想光源。直到1974 年,英国科学家Fleischmann 在研究吡啶的拉曼光谱时才发现通过某种方式是可以增强待测物的拉曼信号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进一步探讨其增强机制。SERS 技术的真正发现还要追溯到1977 年,这一年,Van Duyne 和Jeanmaire等系统地研究了与Fleischmann 研究小组相同的体系后,才发现吸附在粗糙Ag 表面上的吡啶的拉曼散射信号与溶液相中的同数量的吡啶拉曼散射信号相比,增强了约6 个数量级,正是这一发现之后人们才把这一增强现象称为S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