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讲解:孕产妇的“福音” 无痛分娩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徐学武 梁晓庆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11-20 09:29

疼痛,可能是所有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会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分娩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产妇在临产时由于子宫收缩所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效应,提示产程的开始,预示着胎儿即将娩出体外开始新生活。但是,持续时间过长的疼痛,尤其是难以忍受的疼痛,不仅使产妇感到痛苦、烦躁或忧郁,还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并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最终对分娩过程和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分娩镇痛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让产妇真正进入“幸福时光”,真正地享受宝宝降临的美好感觉。

理想的分娩镇痛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对母婴影响小;②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求;③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子宫收缩和产妇运动;④产妇清醒,可参与分娩过程;⑤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分娩镇痛和药物分娩镇痛两大类。目前公认以硬膜外神经阻滞镇痛最为有效、副作用较少,期间产妇能够保持一定的活动能力,即使自然分娩失败,可继续作为剖宫产的麻醉及时实施手术。非药物分娩镇痛主要包括心理疗法和水针分娩镇痛,其效果有等进一步研究。药物分娩镇痛则是手术麻醉的变型,包括通过全身给予麻醉药和局部给药来达到镇痛的目的。全身给予的麻醉药包括(1)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舒芬太尼等;(2)吸入性麻醉药如笑气、异氟醚和七氟醚;(3)咪唑安定等镇静药;(4)依托咪酯等静脉麻醉药,然而大多数镇静药、镇痛药和麻醉药都具有中枢抑制作用,且或多或少能通过子宫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从而抑制新生儿呼吸、循环中枢,因此要严格掌握用药时机和用量,尤其强调个体化给药,以避免或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和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将局部麻醉药采取局部注射的方式也能取得一定的镇痛效果,如宫颈旁神经阻滞和阴部神经阻滞,但这两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宫颈旁神经阻滞适用于第一产程,不能用于胎儿宫内窒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以及过期妊娠等情况;而阴部神经阻滞仅适用于第二产程。

经椎管内给药是目前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其中公认以硬膜外镇痛最为有效,镇痛效果理想,且副作用较小。施行椎管内阻滞镇痛前,应开放静脉输液,准备好急救复苏和治疗并发症的仪器、设备和药物,包括氧气、通气道、咽喉镜、气管内导管、吸引装置,硫喷妥钠或安定、麻黄碱、纳洛酮等。实施前必须对产妇进行详细的评价,对产妇和胎儿情况充分了解。

硬膜外阻滞镇痛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单次或分次硬膜外腔给药镇痛,在第一产程末期,产妇宫口开大3~4cm(初产妇为5~6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开始硬膜外注射局麻药。也可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2cm时进行穿刺和注药。常用局麻药为0.125~0.25%布比卡因、0.75%~1%利多卡因、0.125%~0.25%罗哌卡因。也可以实施连续硬膜外镇痛,即低浓度局麻药连续硬膜外给药的方法可获得持续而稳定的镇痛效果,其优点有:①避免了镇痛作用的波动;②减少了血压波动;③减轻了对运动神经的阻滞;④减少感染和高平面阻滞,母婴耐受良好。目前已经再现了专门用于分娩镇痛的分娩镇痛泵,研究表明其实施的产妇自控的PCEA镇痛效果优于传统的连续滴注法。同时,局麻药中也可以加入阿片类药物以降低局麻药的浓度和用量,如芬太尼1~2.5μg/ml或舒芬太尼0.1~0.3μg/ml。事实上,按照不同的给药方法(如单次注射、连续输注、病人自控镇痛)和每个医师的临床经验,药物的组合方式有许多变化,但一个共同的原则是镇痛必须在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且效果要充分,最好能够实现"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即产妇进入产程后接受硬膜外神经阻滞镇痛时,不影响产妇的行走能力,但这需要你信任给你实施镇痛的麻醉医生。此外,通过骶管和蛛网膜下腔给予局部麻醉药也可以产生分娩镇痛作用,但其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徐学武 梁晓庆 解放军第306医院麻醉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