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最前线 看军医如何打响“生命保卫战”

来源:楚天都市报作者:陈媛 彭绍荣 李锐 彭青松 王永胜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12-04 17:10

背着患者下楼

下到粪池捞人

46岁的钱先生是武汉某外企工人,5月11日下午,他突然倒在宿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120急救站接警后,救护车20分钟内赶到现场,医护人员发现钱先生已经陷入昏迷,呼吸、心跳微弱,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于是立即为他建立呼吸通道。

钱先生住在7楼,楼房老旧,没有电梯。医护人员只好背着他,沿着楼梯一步步下楼,送上救护车。一路上,医生、护士轮番为他不间断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联系医院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经过积极救治,钱先生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9月6日,一年轻男子被人发现昏倒在武昌火车站附近一厕所的粪池里。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120急救站接到电话后,医生程军、护士陈美意等立即前往救援。

到达现场,该男子仍泡在粪池中,昏迷不醒,呼吸微弱,全身沾满污物。程军、陈美意和司机孔子清顾不上扑鼻的恶臭,下到粪池拉起患者,帮他脱下外衣,盖上被子,抬上救护车,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治疗。

“我们不仅是医生,也是军人,不畏艰辛、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责任。”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唐忠志说,除了医疗技术方面的培训,科室的医务人员还要定期参加野外拉练、体能训练等,以保持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充沛的体能。

还有一线希望就不轻言放弃“与死神赛跑,为生命接力,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绝不轻言放弃。”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科,不论前方还是后方,全体医护人员都身体力行着这样的信念。

8月6日,一男子在江夏区汤逊湖附近遭遇严重车祸,血肉模糊,生命垂危。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120急救站接到路人报警,医生龚超武、护士王家瑶、司机唐立等前往抢救。唐立精确设计行车路线,一路飞驰,不到20分钟就赶到现场。

龚超武检查发现,伤者仍然流血不止,已呈失血性休克,失血量达1000毫升以上,连血压都测不出来。其头部、胸部有多处开放性伤口,最长伤口达20厘米左右,同时腿、手骨折。

返回医院途中,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对伤者采取急救措施,有的输液,有的监测生命体征,有的联系医院做好抢救准备,紧张而不慌乱。到达医院后,伤者通过绿色通道被直接送进手术室,急诊科联合普通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等联合施救,伤者终于起死回生。

一般情况下,抢救半小时而患者没有反应,就会视为抢救无效。但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科,超时抢救是家常便饭,有时家属都已放弃,医生仍在忙碌。该科最长时间的心肺按压达3个多小时,医护人员接力上前。不少患者就是在“超时抢救”中获得新生。

今年7月,19岁的金小姐参加公司组织的拓展训练时中暑,深度昏迷,瞳孔放大,全身出现散斑,多个器官功能衰竭,颅内严重水肿,被紧急送往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科。由于病情复杂,科室主任唐忠志组织相关专家,连续进行了一个昼夜的抢救,最终挽救了金小姐的生命。

50多岁的陈先生因有机磷中毒,接近脑死亡,多家医院接力抢救仍效果不佳,已经着手准备后事的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把他送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科组织多科室专家会诊,反复研究病情和抢救方案,通过一个星期的连续抢救,把陈先生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媛 通讯员彭绍荣 李锐 彭青松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