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总医院王新宴谈数据支撑下的精准医疗

来源:中华网作者:杨红军 王传俊责任编辑:胡骏
2015-12-06 10:02

导读:“当前诸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矮小症等疾病的诊疗标准存在很大争议,制定科学的诊断标准以及药物的适应症与疗效评价需要基于我国的大样本人群数据作为溯源体系,但当前医学数据采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的长期采集、广泛采集和开放共享,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部署大人群队列研究,整合资源,设计队列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队列研究的效益。”人口与健康空军总医院平台中心主任王新宴这样评价我国大样本人群医学数据体系。

12月5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医学数据与医学计量分会成立大会暨如何让医疗更精准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在大会开幕仪式上,人口与健康空军总医院平台中心王新宴主任以“医学数据与精准医疗”为题,就医学数据与准确诊断、医学数据与精准医疗、建立百万人群队列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她表示,我们开展的百万人群队列研究将为中国人的健康评估提供一把精准的数据标尺,为评价药物等干预措施的效果、各种临床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医学诊疗指南的科学制定提供精准的大数据支撑。

在演讲中,王新宴主任以自己研究多年的高血压诊疗为例,说:“我国缺乏大样本人群的长期观测健康数据,尽管明知国内外人群基因、饮食、环境、生活方式等差异巨大,但我国医学诊疗指南的制定只能主要参考国外人群的数据。”为此,她积极参与并推动百万人群队列研究。在谈到进行此项研究的现实意义时,她说:“目前已有的数据横断面数据多,纵向长期随访数据少,观察人群不同,数据碎片化,资源重复投入却无法联系、整合。采集规范标准不一、设备不一,数据难比较、难兼容。我们亟需建立一个大样本人群,整合所有重要采集项目,统一仪器设备、采集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数据录入,资源开放共享,跟踪随访20年。”

人口与健康空军总医院平台中心王新宴就精准医疗等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目的在于有效推进精准医疗,“大数据对于我们搞研究本身,它实际上指的是大数据,让人群中的数据更为精准。对个体而言,就是一个人的自画像,从小到老的各项身体健康数据指标的变化。大样本的医疗的意义是让整个人群的医疗更加精准,对于个体而言,则是让每个人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管理自己的身体,进行更加精准的管理。”

谈到这些数据的应用,王新宴说:“目前这些数据尚处于收集整理阶段,也就是按照标准的时间、标准的人群,按计量学的方法采集人体参数,建立中国人健康的一个标尺。而这样的标尺,欧美等国家已经具有了,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标尺建立起来以后,就能给以后的精准医疗带来一个有力的支撑。”

“精准医疗的目的是让身体患病的人及时得到治疗,而身体健康的人不必去乱吃药。与精准医疗相关的则是适度医疗,我们在推广大数据研究与精准医疗的同时也要积极倡导适度医疗,不能将精准医疗绝对化。要知道,我们所有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健康生活,快乐长寿。”王新宴这样解释精准医疗与适度医疗的关系。

在被问及基因检测的有效性时,王新宴主任表示,基因检测目前正处于“战国时代”,还处于一个混乱的起步阶段,并没有大家想想中的那么神奇与准确,尚没有一个准确的证据来证明,“我们进行大队列的研究,对很多医学难题与争议进行权威科学的解读。”

采访对象简介

王新宴,主任医师,空军总医院特诊科主任,人口与健康空军总医院平台中心主任。在空军总医院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航空医学、综合内科的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高血压的诊疗。目前主要开展高血压的诊断、无创心血管功能检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研究,建设了中国青年人生命信息数据库。目前承担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重点项目、973项目及全军后勤重大项目等课题研究,主编图书《如何管理你的血压》(人民卫生出版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