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 引领精准医学新时代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何雷 屈德意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12-22 09:26

这是近日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开展的一场手术:患者躺在手术台上,达芬奇机器人灵动的手从患者上腹部不到2cm的切口探入,腹腔内精细而灵活的动作在显示屏上清晰显现。有别于传统手术,医生坐在一米开外的控制台内,熟练地在平台上操作着机器人。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仅用了2小时20分,比用常规腹腔镜手术缩短了将近1小时;肿瘤切除及淋巴清扫很干净,术中出血甚少,缝合处均匀整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腹部切口小且美观,目前正等待出院。

“从2010年3月我们普外科在全院开展第一台机器人手术以来,到目前已超过1000例,数量居全国首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余佩武教授自豪地说。

从追踪腔镜手术前沿到结缘机器人手术

一身戎装的余佩武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帅气,英姿勃发。1979年他考入第三军医大学,84年大学毕业,便留在西南医院普通外科,主要从事胃肠道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一干就是31年。

2004年,余佩武担任西南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后,面临优势领域分别自立门户,如肝胆、乳腺外科均从普外科独立出去,新的学科优势亟待培育的现状。经过大量考察和反复论证,结合科室胃癌和结直肠癌病人较多的实际,余佩武决定把突破口选在国内刚刚兴起的“腹腔镜胃癌手术”这一新领域。

腹腔镜胃癌手术是将常规的胃癌手术和微创手术结合起来,打破了手术必须剖腹的传统外科观念,以最小切口创伤完成原需大切口才能完成的手术,具有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2004年1月,西南医院成立了以余佩武教授为核心的国内首个腹腔镜胃癌手术攻关小组,专攻腹腔镜胃癌手术技术。“当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因为胃的解剖结构复杂,淋巴结多,与最早开展这项手术的日本相比,我国以进展期胃癌为主,手术难度大,对医生要求高。能否成功,大家心里都没底。

没有可借鉴操作的途径,完全要靠自己摸索,包括手术打几个截口、截口位置的选择以及从哪个途径开始清扫等等,走了不少弯路。但有一点他们始终相信,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疗效也曾被怀疑过,如今已被证明其手术疗效相同于或优于开腹手术。既然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能做,腹腔镜胃癌手术也一定能行!他们借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经验,先在模拟器上试验,而后作动物实验,再进入临床。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了规律,成功地打开了腹腔镜胃癌手术外科手术新的领域,并建立了腹腔镜胃癌手术技术平台,为国内广泛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成功开展,使西南医院普通外科在国际国内同行和学术界的知名度、学术地位大大提高。余佩武教授先后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四次,几十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2005年11月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受邀参加在日本举行的国际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论坛,并作了题为“中国腹腔镜胃癌手术现状”的报告。

正当其腔镜胃肠手术已经抢占领先地位、国内同行纷纷前来学习的时候,余佩武却在思考如何革自己的命,打造全新的智能外科手术系统,为患者带来创伤更小、更精准的医疗服务。引领新一代外科手术革命的机器人——达芬奇,走进了余佩武的视野。从2010年开始,余佩武先后带领10多名科室骨干赴香港学习,通过不停地摸索总结,在短短6年时间就打造了国内最大的机器人胃肠手术中心,手术突破1000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