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掉牙”不是健康态 牙不好疾病满身跑

来源:中国妇女报作者:杨娜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2-22 10:08

“老掉牙”,老了就一定会掉牙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口腔健康目标“8020”要求:80岁的人,应该至少保留20颗牙齿。专家指出,目前国人的口腔健康状况离这个目标相差甚远,在五六十岁能保留20颗健康牙齿就很不错了。主要原因是有牙病时往往不当回事,不去及时治疗。中老年人正是牙病的高发人群,而许多老人对牙齿的防治多少都存在一些错误的“老观念”。专家提醒,牙病不仅影响牙齿健康,也与糖尿病、心脏病、胃病等其他疾病关系密切,做好日常的口腔检查和牙病防治非常重要。

中国妇女报记者 杨娜

今天是元宵节,很多老人都喜欢吃元宵。可是,“吃嘛嘛香”不光要有好胃口,更要有好牙口。中老年人正是牙病的高发人群,“老掉牙”,老了就一定会掉牙也是很多老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孟岑大夫在多年临床治疗时发现,许多老人对牙齿的防治多少都存在一些错误的“老观念”,比如老人缺了一两颗牙,觉得不要紧,又不影响吃饭和美观,就不管了,没把掉牙当回事。其实,这不仅对牙齿的健康不利,甚至口腔、消化系统都会产生连锁反应。让我们看看老人们关于牙齿的误区都有哪些?

误区一:岁数大了,“老掉牙”是正常的

孟岑说:“岁数和掉牙之间并不是完全正比关系。如果一个人把牙齿保护好,不一定到老年时就掉牙。临床上,我们发现在四五十岁时牙齿松动需要拔牙的人很多,国内的许多老人口腔里要么没有牙,要么就是剩下几个‘残根’,而国外很多同年龄段的老人却依然能拥有一口完整洁白的牙齿。”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一个口腔健康目标:即“8020”。意思是,80岁的人,应该还能至少保留20颗牙齿。而目前中国人的口腔健康状况离这个目标相差甚远,在50岁、60岁左右能保留20颗健康牙齿就很不错了。根本原因是,当有牙病时往往不当回事,不去及时治疗。要想达到“8020”的目标,牙病的预防和诊治都非常重要。

误区二:牙疼得受不了才需要治疗

“日常接诊时,很少看到老年人平时主动来牙科做检查,一般都是牙疼得受不了才会去求助牙医。”孟岑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其实,牙周炎、龋病都会经历一个发展过程,早期时并没有什么症状,等到有不适感觉时可能小病已经被拖成了大病,不仅治疗效果不好,病人花费的时间、精力也较多。

孟岑将牙齿结构形容为一个“豆包”,它是有“馅”的(即神经和血管)。刚开始,牙表面的洞很小,个人基本上没有感觉;如果不治疗,慢慢地牙洞变大了,病人会有一点感觉,比如吃凉东西或咬东西时疼痛;如果还不治疗,等到牙洞扩散露出了里面的“馅”时,就会出现“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的情况。如果牙洞还没露“馅”时病人来治疗,“手快”的大夫用15~20分钟就可以补好牙,不会感到太多痛苦,个人医疗花费只需100~200元。如果牙齿已是缺损一半或仅仅残留牙根等情况,治疗就会涉及“杀神经”的根管治疗,患者每次治疗需要1个小时,大概需要来医院3~4次才能治愈,治疗费用每颗牙大概需要上千元。因此,孟岑提醒,老年人平时应经常到牙科检查牙齿,不要等到牙疼了才来看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