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卫生员”是怎样“练”成的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燕燕 胡红升责任编辑:郝思嘉
2016-04-08 15:52

练习心肺复苏术。

“战场救护‘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是战伤时效救治的首要原则,是最大限度降低阵亡率和伤死率的关键。也就是说,赶在‘伤员后送’之前的第一步处理非常重要。我们对未来的预期,是在所有一线作战部队建制班编设1名‘战斗救生员’,一肩双责,既是战斗员又是救生员,在完成作战任务的同时,重点负责所在班伤员急救,形成战场救护第一道‘生命防线’。而我们正在培养的‘战斗卫生员’回到连队,将成为‘战斗救生员’的‘师傅’。”训练大队队长胡彦介绍说。

据悉,这是今年军队改革后第一次预选卫生士官组训。来自西部战区和南部战区的近500名参训学兵2月底就来到第三军医大学卫勤基地训练大队,接受为期半年的专业培训。“这次培训,着力突出的就是‘战斗+救生’特色。”训练大队政委黎海东说。

“战斗”,凸显的是军事技能;“救生”,凸显的是专业技能。

早上八点,春光明媚的操场上,64名“96后”女学兵在“骨干教员”黎锐的指导下,做俯卧撑、全副武装跑五公里。在这里,姑娘们不光要接受体能素质和战术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在不同的作战形式下不同的军事技能。“我们对这批预选卫生士官突出训练了常规武器装备的使用,尤其是‘战士意识’的培养。”训练大队参谋刘诗林说。

有意思的是,黎锐、刘诗林等7位“带教骨干”都是退伍士兵,之前都曾是一线作战部队的优秀卫生员。经验丰富的“退伍骨干”带兵,言传身教,是该训练大队近年来预选卫生士官组训的一大特色。

具有医学背景的大学生士兵是这支参训队伍的“亮点”。毕业于地方医科大学的刘鹏说:“我是主动报名并被旅里选拔过来参训的。选升为卫生士官做个军医,是我参军的理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