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篇 心理重建
两种心理都属正常
对于遭受震感的人来说,很可能会产生两种心理:一是抱怨,地震了,为何事先没预报;二是恐慌,担心在下楼或乘电梯时发生意外,尤其对高层建筑避险心有余悸。专家介绍,这都是正常心理。因为不确定性和应急性,是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重要特征。而我们人类也正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面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突发事件,抱怨愤怒无济于事,也于事无补。这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理性的反应,就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伤亡和损失。
良好心态 可规避灾难伤害
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否则,凶多吉少。曾有统计发现,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可见冷静和好心态就是逃生力和减灾力。专家介绍,保持良好心态,往往能规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伤害。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但大脑清醒,肌肉有力,反应敏捷,行动有力;心理素质不好者,如平素胆小怕事者,见灾难临头会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不知赶快逃离,最终遭致危险。尽管每一个人面对恐慌、灾难、死亡等危险,都会感到担心、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心理表现的应有之义。所以说,即使必须要面对灾难,人们也更应该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害怕不是办法,担心也无济于事,只有坦然面对,设法解决,这才是成熟心理的凸显。
小链接 家庭应急包里放什么

科学预防地震,普通百姓应该怎么做?
首先,平时了解居家和工作场所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比如空旷地带。及时清理楼道,将室内高处重物移走,以防阻塞疏散通道和被坠落的重物砸伤。
其次,家庭地震应急包里应备好手电筒、收音机、矿泉水、方便面和饼干、外伤药、结实的绳索、贵重物品和一定数量的现金等。应急包上要写好联系方式,包内物品定期更换。
第三,临震应急。当强震来临无法外逃时,应拿枕头保护好头部,就近伏在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高层跳楼危害大,不应靠近窗户、镜子及建筑物外墙。影剧院和体育馆的排椅、商场的立柱和墙角都是合适的避震处。待强震过后从安全通道迅速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