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爸爸,我愿追随你挺拔的背影
眼前的王越,齐耳短发,眼神清澈,说话爽朗。她是一名“干部子女班”的学员——国家照顾边疆军人子女入学的一种政策。
曾经听说,干部子女班的女孩很难管。因为父母驻地的教育质量有限,导致她们学习基础差;在部队工作的父母因为照顾不了女儿而心怀内疚,就想方设法用物质条件来补偿孩子,“虚荣”“自尊”是一些队干部和老师给子女班的女孩们贴上的标签。家境好的女孩会以买到最新的苹果手机为荣,会聚在一起谈论时下热播的网络电视剧,会揣着零食到课堂,会动起谈恋爱的小心思,会去质疑政治教员在课堂上讲的“大道理”,会为竞争耍点小心眼,会在微博里吐槽军校严格的管理。
“我们这一届的学员很优秀。”王越指着一旁的朱敏说。朱敏是王越的同班同学,作为第一作者,在美国的医学期刊《分子神经生物学》在线发表了研究文章。该刊目前的影响因子为5.137。专科生发高影响因子论文的事,在学校传得很响。
爸爸和妈妈分居两地,爸爸长期在部队服役。小时候,妈妈告诉王越,爸爸是个军人,穿着一身军装,因为平时很难见到当兵的爸爸,于是,小王越见到穿军装的就叫“爸爸”。王越儿时常常生病,妈妈独自拉扯自己长大的艰辛,一点一滴她都记在心里。对爸爸没有什么印象的王越,一心想成为能够保护妈妈的“小男子汉”,养成了倔强而爽直的性格。17岁高考前夕,她到部队探望父亲时,看见父亲鬓间的白发和苍老的面容,这一切她过去竟然都没有注意到。不知为什么,王越突然有种想掉泪的感觉。
就在那一年,王越作为干部子女被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录取。从小经常打针吃药的王越骨子里是害怕学护理的,但每到关键点上——比如练习互相扎针时,她就会想起爸爸坚毅的目光,于是鼓起勇气,迈过了这一关。军校的管理很严,曾经让身为地方青年的王越“觉得喘不过气来”。第一次流泪,是在大一新生集训中一次“超越自我”的长跑,“等到体力透支,才终于结束全程,已是泪流满面”。
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王越,克服了许多子女班学员的弱点,“我心中对爸爸有种神圣的情感。虽然,我羞于对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