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科普:关于中暑的预防和治疗常识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李斌责任编辑:马依
2016-07-25 09:30

作者简介:李斌副主任,解放军第306医院,医务部。

高温天气仍将肆虐,如何预防中暑成为众多百姓关心的问题。中暑按程度可分为热失神、热疲劳、热痉挛、热射病几种类型,而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高温可引起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这是因为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热射病主要由高温环境引起,长时间曝晒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引起热射病。

但要注意的是,温度不是很高,但是湿度大也会引起中暑。温度可能只有32摄氏度,但湿度特别大,例如湿度达到70%甚至80%以上,也很可能导致人中暑。因为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来散热,外在环境的湿度过大会影响人体排汗,容易导致中暑。

不仅夏天容易得热射病,阳光柔和、寒风刺骨的冬天也不要疏于对热射病的防范。冬天很多人爱蒸桑拿,但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在桑拿房久呆,出现头晕、恶心的情况要立即离开桑拿房,防止出现“中暑”。

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死亡率高达50%。因为患者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肾衰竭、肝衰竭、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如果人体4个或以上器官出现功能不全,死亡率接近100%。

一、热射病会有哪些表现?

热射病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呕吐、高热、无汗、口干、昏迷、呼吸衰竭等现象,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皮肤干热无汗、神志障碍,严重时导致脏器衰竭甚至死亡,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二、热射病如何预防?

1、老年人、从事户外作业者、体力劳动者、参加大型体育竞赛和体能训练者更应注意防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尽可能减少外出,以免造成中暑及发生热射病。

2、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盐水调制法:1公升水,放入盐1/2茶匙,调和,每15分钟喝半杯,一天喝3—4次。

3、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4、每过几个小时用凉水冲洗自己的手腕5秒钟,疏散血液里的温度。

5、高温天气应尽量减少在室外的停留时间,如果碰到特殊情况下需要外出,一定要走阴凉处。

6、家里和办公室要注意通风降温。空调房如果窗户紧闭,通风条件差,而且室内的人比较多,也可能发生中暑的情况,一定要注意适当通风。同时,室内的温度也不要调的太低。室内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大,人的耐热性会降低。温差超过5摄氏度,人从空调房出去更容易中暑。一般认为,空调设定到26—28摄氏度比较合适。

7、多喝水,适当补充盐分。喝水应该“量出而入”,根据自己出汗量来决定补充多少水分。一般认为,夏日每天喝1.5—2升的水比较合适。补充水分最好少量多次,高温环境下,半小时喝一次水,一次200—300毫升为宜。

同时,喝水不忘补充盐分。人通过排汗来散热,而汗水会带走体内大量的盐分。可以在一升的水里加半匙盐,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

三、发生热射病怎么办?

1、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可服十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药品。

2、如果患者的体温持续上升,有条件的可以在澡盆中用温水浸泡下半身,并用湿毛巾擦浴上半身。

3、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这时应取昏迷体位。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

专家特别提醒,夏季最重要的还是要在生活中注意预防中暑的发生,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婴幼儿。对于那些本身就存在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更应该注意减少外出,锻炼身体也应该尽量选择早晨、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出门。

四、热射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1、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大椎、曲池、十宣、曲泽、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2、穴位按摩疗法

轻症中暑,可取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拇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毫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3、擦药疗法

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五、热射病的食疗方法

1、饮西瓜汁

取西瓜瓤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状,加入500毫升凉开水及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饮用,本品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2、西瓜翠衣饮

西瓜鲜外皮(称西瓜翠衣)200克,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本品具有清暑热、利小便的作用。

3、酸梅汤

乌梅50克,桂花5克,水1000—1500毫升,将乌梅浸泡半小时,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白糖适量和食盐少许,待冷后代茶饮,本品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4、绿豆汤

绿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够去除绿豆的苦涩味),水3000毫升,将绿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压锅中煮沸20分钟,待凉后饮用,本品有消暑热、止烦渴的作用。

5、双花茶

金银花(又名双花)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

6、菊花茶

白菊花10克,开水浸泡,加冰糖适量,代茶饮,有清热明目、消暑止渴的作用,特别适合高血压患者在夏季饮用。

7、薄荷凉茶

鲜薄荷叶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待凉后饮用,有清凉止渴、祛风利咽的作用,适用于夏季外感风热较轻者。

8、荷叶凉茶

鲜荷叶20克,开水浸泡,加冰糖少许,凉后饮用,有消暑止渴、降脂减肥的作用,适合于肥胖者夏季饮用。

六、热射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将过高的体温迅速予以降低,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的紊乱和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

降温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1)物理降温

将患者安置在常温(25℃)的安静病室中,在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给患者四肢降温,以防止周围血液循环的瘀滞。在物理降温初期,由于表皮受冷的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肌肉震颤,反而影响散热甚至促进机体产热,使体温上升。因此,目前多数主张用药物与物理联合降温的方法。

(2)药物降温

目前采用的降温药物主要是氯丙嗪,其作用有以下几方面:控制下丘脑部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肌肉震颤,防止身体产热过多;降低细胞的氧消耗,使身体更好的耐受缺氧,对抗组织胺的作用,预防休克。

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与氯丙嗪协同使用。

在上述各种降温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和心脏的情况。待肛温降至38℃左右时,应立即停止降温,以免发生体温过低而虚脱的危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