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绿花”绽放维和一线

——记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护士长刘福英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赵佳庆责任编辑:马依
2016-08-03 14:22

【人物档案】

刘福英,1971年出生,1987年入伍,现任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护士长、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20余年,多次参加大项卫勤保障任务,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护士”、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军队优秀专业人才奖,荣立三等功1次。

“全体队员注意!我维和营地遭到恐怖袭击,请大家迅速进入掩体,医疗队做好抢救准备!”5月31日晚20:50时许,联合国驻马里维和部队加奥中国二级医院,对讲机嘈杂的脉冲和急促的指令声打破了沉寂。这不是演习。

随即,一名身型消瘦、英武干练的女军人全副武装冲了出来,只见她一边指挥医疗队员列队,一边快速检查携带的医疗设备,随时准备出发,她就是维和医疗队护士长刘福英。这一天,是医疗队赴西非马里任务区换防的第13天。

“只要祖国需要,我都义无反顾。”

代表中国军队走出国门为国争光,是刘福英的梦想。入伍近30年,多次参加大项卫勤保障任务,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护士”、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军队优秀专业人才奖,荣立三等功1次,刘福英的军旅生涯谈不上辉煌,却也足够圆满。

2014年10月,非洲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派出赴利抗埃医疗队,刘福英主动请缨,全程参加了直前训练,出国护照已拿到手,却因名额有限未能出征,这也成了她军旅生涯最大的遗憾。

今年初,原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到抽组医疗队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命令后,刘福英第一时间递交志愿书。有人拉住她,你是护士长,论年龄、论资历都算老同志了,啥都不缺,去遭那个罪干啥?刘福英义正言辞地说:“我是一名军人,出国维和是职责更是使命,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义无反顾。”

有谁知道,刘福英一席话的背后,是自己默默承担了工作与家庭双重的重任。作为科室护士长,科室的护理业务、行管安全、理论学习、后勤保障她样样操心;作为家里的半边天,除了相夫教子,她还要照顾患病的父母,如果不是出征马里,每个周末她都要赶回丹东,照看患有严重支气管炎的老父亲和腿脚不灵便、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老母亲。同时,她还要时不时地照顾和提醒同为军人的丈夫——他患有糖尿病,繁忙的工作经常使他忘我的投入……尽管如此,当集结号吹响,她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出征。

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因使命而崇高。尽管只是躬身临床科室的护士,但刘福英征战沙场的拳拳报国之心从未改变,无论是赴利抗埃卫勤分队的直前训练、奥运会沈阳赛区的安保、全运会卫勤保障任务,还是今天的马里维和。

“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

尽管早有预判,但马里恶劣的环境还是出乎刘福英的想象,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蚊虫蛇蝎出没、传染疾病横行,常年战火纷飞、社会混乱不堪……四伏的危机没有吓倒刘福英,她告诉自己: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

考验很快就来了,一场令人震惊的恐怖袭击把医疗队推上风口浪尖。当晚9时,接到指令的医疗队一刻没有耽搁,刘福英带领护理组的姐妹们迅速行动起来,ICU、苏醒室、手术室、病房等各个岗位的护理人员做好了准备工作。30多分钟后,2名负伤战士在空运后送组的护送下送抵医院,刘福英组织大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清创、验伤、包扎、输液……直到病人伤势稳定,走出手术室,天边已是曙光初现。

尽管马里条件恶劣,医护人员的基本生活质量很难保证,但救治患者时大家都尽心尽力、全力以赴。6月4日上午,孟加拉国维和士兵伊斯兰姆在电工作业时,不慎被电吸附,当战友将他救下,送到医疗队抢救时,小伙子已经意识模糊,伴有躁动,情况十分危急。“心肌受损明显,伴有低钾血症。”医生的诊断就是命令,刘福英带领护理组的2名同事,第一时间为伤员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麻醉镇静,很快降低了中枢神经系统持续紊乱和心肌受损等带来的风险。渡过危险期后,为缓解战士因重度烧伤带来的心理压力,刘福英克服天气酷热、语言障碍等困难,几乎天天在病房耐心地与患者沟通。在刘福英和护理组同事的精心护理下,一周后,伊斯兰姆的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水平。

战胜自己,也就战胜了困难。前不久,医疗队的护理工作在联合国驻马里维和部队司令慰问伤员和在联合国驻马里代表团对中国维和医院战备核查中,都受到了高度称赞。

“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

刘福英从小对军装和军营有特殊的向往,从穿上军装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的那天,倾情服务、忠诚报国便成了她不懈的人生追求。

有一回,某干休所的一名误将伤风强碱药水当成了滴眼液,造成眼睛重度烧伤。得到求助电话后,刘福英立即带领护士赶到家中,为他进行眼部清洗。老人的视力原本就不好,经过这一折腾,更是雪上加霜。见此情景,刘福英立即向科室汇报,建议将老人接到医院进一步治疗。按规定流程,她只需对老人烧伤的眼睛羊膜表层进行清洗处理,辅助药物治疗,视力就可恢复到烧伤之前的水平。但刘福英想,老人的眼睛在革命战争中落下了病根,如今医疗条件好了,就要尽力让老人的眼睛恢复得更好。最终,她的建议得到了科主任高明宏的大力支持,采取羊膜覆盖移植术为老人进行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老人的视力恢复到0.5以上。

一场揪心的意外,却换来了无限的光明。出院后,老人亲手用毛笔小楷写下“复明”故事,镶上“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精心治疗伤眼复明”的镜框送到科室,对刘福英及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一天傍晚,刘福英刚忙完准备下班,一名眼部受伤的战士被送到科室。按规定,刘福英只需与夜班护士交接一下就可以下班,但当她看到脸上和嘴角血迹斑斑、昏迷不醒的战士,她又重新换上了白大衣。战士口腔出血,嘴里被厚厚一层血痂覆盖,呼出一股浓重的异味,但她顾不了那么多,俯下身子,一边细声安慰战士,一边小心翼翼地清理淤血。通常10分钟的口腔护理,这一次足足用了40多分钟。

服务临床近30年,刘福英就是这样,对患者尽心尽力,任劳任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