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教师节,探寻第三军医大学累累硕果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燕燕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6-09-09 09:06

“课堂是起点”


学员参加课外标本制作。

作为第三军医大学的教学“主阵地、排头兵”,基础部首先在课堂教学上引入“科研”:课堂教学不光打牢“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同时还要讲学科历史、讲学科前沿、讲学科趋势。

“最关键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科研方法。”医学遗传教研室主任白云教授说。

在校党委的支持下,基础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创新性教学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积极引导各教研室开展创新教育,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开展以科学探究为导向的经典文献阅读、专题研讨课、案例研读课等课程;

——推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授课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由接受性向研究性转变;

——积极推行“学术英语训练”,开展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生化、生理、微生物等教研室已在部分班次部分章节试行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授课。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坚持实施外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邀请法国国家科学技术研究中心Giaume Christian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Jonah R. Chan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定期为本科生授课。实施本科生国际化“1+1”培养模式,积极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不断开阔国际视野,为今后五到十年储备中坚力量。

与课堂密切相关的课程改革,则从“坐而论其道”到“动而悟其道”。

“原有教学内容往往具有条块分割、知识点堆积的弊端,不利于教员传授知识,更影响学员对教材的阅读理解,自然不利于培养学员的逻辑思考及推理能力。”生理教研室骨干教师熊加祥说。

“入学后,熟练的实验技术让我很快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第一篇高质量论文,比起其他人,本科阶段系统化的基础训练缩短了很多摸索时间。”保送入学的研究生党若之说。

在第三军医大学,学员们主动投身“与国际接轨的本科生教育”改革,经历了小班教学、高职授课、进实验室、暑期学校和出国游学;自觉融入“富有我军特色的任职教育”体系,经历了想定教学、模拟教学和实训教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