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
9月21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分会在渝正式成立。该协会成员包括国内护理领域成绩声誉卓著的专家,以及北京协和、清华大学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等全国50余家各三甲大型医院的200多名护理管理者。今后,国内护理人员从事护理科研将得到更多专业指导和资助,护理学术交流、课题立项、科研成果转化也能通过统筹安排取得更大成绩。
护理工作——除了打针发药还有临床科研
“大家需要认识到,全国共8100万名科技工作者,而我们324多万名护士姐妹,也是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该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教授在主题演讲中说,护士从事的工作,不应只是打针发药、生活护理等简单的劳动,而还可包括护理学、护理管理学在内的医学科研工作。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实践的发展,今后护理工作不单是实践工作,也是不断需要创新、探讨和研究的一门重要人文学科和医学学科。
“从目前我国护理科研现状来看,SCI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远远低于美、英、加等国,而国内的数十种护理期刊杂志至今无一进入SCI收录。由此可见,我国护理研究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基础学科不断涌现高水平的原创成果,部分高新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缩小,甚至达到领先水平。与其他学科相比,护理学科近年来研究水平虽有了很大进步,但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昨日,在护理分会成立大会上,与会专家在发言中指出,在人们印象中,“小护士”做的工作似乎只是简单的照料病人,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吴欣娟主任进行主题演讲
但其实,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最连续、最密切、最广泛的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随时注意病人病情变化的“第一线哨兵”,她们是最适合从事护理临床科研的人群。护理工作中有很多看似简单,但却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小环节”,特别需要有人关注、研究。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输液治疗护理,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护理手段之一,而输液工具和血管的选择、感染控制、导管固定方式以及输液并发症的处理,都需要我们去研究,从而提出行业规范,指导临床实践,最终使病人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