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王瑞娟、王萍,解放军第306医院,呼吸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和活动后呼吸困难,这种疾病通常呈进行性进展、不完全可逆、多与吸烟和环境污染等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在新近召开的2016年欧洲呼吸学年会上,钟南山院士公布了来自中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结果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4%,较2007年显著增高,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慢阻肺传统的内科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物等,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当慢阻肺发展到肺气肿阶段,患者肺功能严重下降,生活质量极差。病情的反复发作及住院治疗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最终多因呼吸衰竭死亡。外科肺减容手术和肺移植术等手段治疗重度慢阻肺合并肺气肿已开展多年,但对患者术前身体条件要求高,病人获益有限,而且手术创伤大、合并症发生率高,这些都使得上述技术难以广泛开展。
近年来,支气管内单向活瓣植入是一种治疗肺气肿的内镜肺减容新技术,为重度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该技术通过支气管镜将单向活瓣放置到肺气肿区域的支气管,完全封堵肺气肿严重的肺叶,在呼气时可使肺气肿组织内的气体排出,而吸气时气体无法进入肺气肿组织,最终使过度充气的肺组织容积减小,而周围相对正常的肺组织体积增大,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相对于外科肺减容手术,该治疗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为可逆性,如出现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可根据情况将活瓣取出。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国内外高水平的介入肺脏病学中心开展,并在美国、欧洲进行了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