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通儒——程天民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胡红升责任编辑:马依
2016-12-25 16:06

“待到日落西山时,喜望群星耀满天”

即使不谈及程天民在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上的功绩,他仍会以一个优秀教育家的身份凸显在众人面前。可曾想到,年届九十高龄的老者,鹤发悦颜,思维缜密,依然能端坐在讲台上,为新入学本科生娓娓讲述“迈进医学之门”,为新入学研究生深入剖析“现代军事医学进展”!

程天民院士在课堂上

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书,领异标新二月花”,既是程天民做研究、写论文的原则,也是他开展教学的基本方法。课堂上,他注意突出每一堂课的核心内容,既展得开,也收得拢。“教学内容好像一棵树,有些属主干,有些为枝叶”,他说,“如离开主干去孤立地大讲枝叶,就使枝叶失去根源,形成局部畸形的大肚子,使学生不宜获得完整的、发展的概念”。

程天民院士在课堂上

腿脚方便的年纪,他会边讲,边写,边画——不要忘了,书法和绘画是他的特长啊——还会边演。比如,讲述冲击波的形成和致伤原理时,他会用一树枝的前后摆动,手势示意空气的膨胀、压缩、传播,尘土的席卷、奔腾,用口模拟呼啸声。“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复杂问题简明化,零散知识条理化……”几十年前的学生至今仍对程天民绘声绘色的授课风采记忆犹新。

“粟入沃土而得茁壮,萍浮浊水也持高洁。”作为老师,他注意到“教书教得愈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愈大”,于是提倡并身体力行“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这首嵌有他第一个博士生粟永萍名字的对联,是程天民在学生出国进修前亲笔题赠的。面对国外种种优越条件,粟永萍牢记在心,暗下誓言“就冲着恩师,我也会回来”。

程天民院士与学生在一起

从教65年来,程天民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国家973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奖励获得者和管理院系的主官。他对自己“约法四章”:不当盖子,当好梯子,修桥铺路,敲锣打鼓,以提携所有青年后辈。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待到日落西山时,喜望群星耀满天”,“希望自己身后留下一片森林”。

从教65年来,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和“军事预防医学”新学科,奠基性专著《军事预防医学》获全国优秀出版物图书一等奖,实现了创建新学科、编著新教材、开设新课程的教学改革系统工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