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载道,书法传情”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在96岁高龄时,亲笔为程天民题字“努力使人文与科技相结合”。这是期望,是鼓励,也是赞扬。了解程天民的人都认为,他能取得这么大、这么多的成就,与他深厚的人文修养是分不开的。

程天民院士在创作书法作品书法
书法、绘画、诗词、篆刻、摄影、京剧,程天民对每一门都不是浅尝辄止。他的书法绘画与欧阳中石、范曾、刘大为、沈鹏等当代书画巨匠的作品,为中国古籍出版社、香港特别行政区书画社一同编辑出版,他亲自为传唱至今的《第三军医大学校歌》撰写歌词,他登台演唱自己创作的京剧——《大道康庄三医大》。顾健人院士称赞他是“科学家队伍中的艺术家,而且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在一次书画笔会上,地方上的书画各家称赞,“想不到这样一个专家、院士对诗书画印如此精通”。
程天民院士登台演唱京剧
程天民将形象浪漫的感性思维与严谨求证的理性思维相结合,从创新辨证的哲学高度来指导科研。如对深度烧伤的处理,单纯烧伤已有成熟经验,而合并放射损伤后极其困难,远未解决。他思考合并的放射损伤抑制免疫,对机体不利,而利与不利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正可籍此化弊为利,降低异体植皮的排异反应。由此进行系列实验,对放烧复合伤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4小时一次性切痂并植异体皮,取得成功,及早消除了创面,促进了全身的治愈。
科学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程天民无疑是打通了科学与艺术的“任督二脉”的,而他的方法就是深厚的辩证思维。程天民“学问都在骨子里,不在嘴皮上”。他从不停留于大量具体工作,不漂浮于一般地了解事物,不习惯于人云亦云,而要上升到更高层次的、规律性的东西。所以,他能在事物更高的本质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而贯通。
但人文之于程天民,更在于修身。正如他在作品中所书,“翰墨载道,书法传情”。饱经战火之苦的程天民将对国家军队的祝福,对莘莘学子的期望,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一点一滴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中。只是,在他那冰雪严寒中岿然挺立的松树上,层林叠峦间壁立千仞的峰顶上,欸欸云雾中静静流淌的溪水旁,万里高空中睥睨万物的鹰眼里,寄托着怎样的世间体悟和人生志趣?
程天民院士的国画“展翅长空”
可以肯定的是,程天民以文化己,愈益纯粹和高尚。接近程天民的人都说,他从来不生气。了解程天民的人都说,他是一位“淡泊名利”“温文尔雅”的君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协和医科大学原校长巴德年就在访谈中说起:“我们至少相识有十七八年了,君子之交淡如水,从来没有单独在一起喝过酒吃过饭,但情意之长到哪里都是一样。”
在第三军医大学校园里,坐落着一栋“现代民族形式”的建筑——全军复合伤研究所,是程天民亲绘草图而成,飞檐回廊,林木环抱,松、竹、梅杂植周边,两颗茂盛的黄桷树挺立门前。每临新旧交替之季,一颗黄叶飘零,另一颗仍郁郁葱葱,被人们比喻为程院士的“春秋笔法”。然九十高龄,程天民的“春秋笔法”仍在人生的宣纸上缓缓延伸。

程天民院士亲绘草图的“现代民族形式”的全军复合伤研究所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如是说。那么,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呢?少年艰苦求学,青年激昂奋进,壮年独当一面,老年不忘初心。是学生则出类拔萃,为老师则桃李三千,做学问则著述开宗,当领导则运筹帷幄。充国家栋梁,立时代潮头,攀科学高峰,写辉煌人生。大哉,程天民!士之通儒,人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