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如何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经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是防治脑卒中的有效药物,它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复发率显著下降,除非有阿司匹林禁忌症如胃肠道急性溃疡、出血和对该药过敏外,一般不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代替阿司匹林。然而,阿司匹林在我国脑卒中患者中的使用率不到14%。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中应规范应用阿司匹林,以使更多患者获益。
目前神经科门诊大部分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治疗剂量偏低。有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证据表明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有效剂量为75~150毫克/天,需要长期服用。如果每天的治疗剂量低于75毫克,对于多数人不能达到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目的,而每日超过150毫克,不但不能增大其预防血栓作用,反而会增加其毒副作用。那阿司匹林是早晨服用好还是晚上服用好呢?目前并没有关于阿司匹林早晚服用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从阿司匹林的药物机理方面看,早晨或是晚间服用都可以。
05、怎样选择治疗脑梗死的药物?
专家们认为选择药物首先要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有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药物有:rt-PA、阿司匹林、丁苯酞等。怀疑有中风者应立即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选择具有国药准字号的药品,不要轻易相信一些促销的保健品。
06、脑血管狭窄如何治疗?
脑血管狭窄主要指脑动脉狭窄,由此造成的主要症状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例如头晕、头痛、耳鸣等。脑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口服药物,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可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同时口服他汀类药物降脂抗动脉硬化。但是此类方法只能缓解、减轻脑动脉狭窄造成的症状,对于已经形成的狭窄动脉,并不能根治。此病关键是寻找脑动脉狭窄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目前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如患者有上述基础疾病,还应严格进行治疗、控制。第二种方法则是在前述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狭窄血管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放置特殊制造的血管内合金支架,撑开狭窄血管。如果是颈动脉狭窄,也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等外科手术治疗。此类方法主要优点是针对血管狭窄进行直接治疗,改善症状的效果较单纯药物治疗明显。尤其是神经血管介入手术,具有手术小、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但不足之处在于:(1)术前必须行全脑血管造影以评估血管整体情况,而且需符合一定的指征方能进一步进行血管介入手术。(2)医疗费用多在数万元左右,相对偏高。
07、脑卒中治好后是否不会再发?
脑卒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复发,据报道约有 1/3的脑血管患者在5年内可能复发。再发次数从1次到几次,以再发1次者为多见,占74%,再发2次者占21%,再发3次者相对较少。而不同的脑血管病复发率也不相同,出血性脑血管病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复发率最高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人统计80%的患者6周内复发,2周内复发者更多见。脑血管病一旦复发,治疗更加困难。所以对脑血管病来说,应预防复发。
所有脑卒中治好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第1次发病后,病情虽经治疗得到了控制,但病因却没有完全消除。引起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病多属慢性疾病,彻底治疗是不容易的。经过治疗,一些易发因素,虽然一时得到控制,但病后若疏于继续坚持治疗,血压仍会升高;脑动脉硬化仍然缓慢进展;糖尿病、心脏病仍会依然存在,这些都是引起脑血管病复发的危险因素。
总之,脑血管病的复发问题应予重视,在恢复期除应积极采取各种康复措施外,还应注意治疗原发病,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