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癌中之王”——胰腺癌 看完可能救你一命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莫鹏责任编辑:郝思嘉
2017-02-16 10:29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平时该如何定期体检?

周丁华教授解答:我们建议最少半年要体检一次,抽血、作B超或者CT检查,至少一年要两次。

关于胰腺癌的防治,给大家什么建议?

周丁华教授解答:我建议,首先从预防角度说,一定要重视早期发现,从高危人群发现一些迹象,到对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还有一个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多运动、管住嘴、迈开腿、定期体检,这样,胰腺的健康才能永远伴随。

胰腺癌当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周丁华教授解答:手术治疗是胰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可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单纯肿瘤切除术等。

胰腺癌治疗可以辅助化疗,主要以吉西他滨为主,联合其他的药物,可以延长生存期。适应症:根治性手术切除后辅助化疗;胰腺癌伴转移;局部进展无法切除胰腺癌,手术或其他治疗后复发转移。

胰腺癌不能切除、有转移病灶或术前为使肿瘤病灶缩小时可选择放疗。但是,放疗治疗不够精准,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大,副作用多,有些患者身体无法承载。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海扶)属于是在传统的热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非侵入性的肿瘤消融技术。它的实时影像跟踪系统和同步疗效评价系统,使得其治疗的精准度大幅度提高,副作用很少,治疗的时间大大缩短,一般只需1-2次,1-7天就就可完成全部治疗。

新发糖尿病也要警惕胰腺癌

由于胰腺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位于中上腹毗邻肝脏、胆囊、胃十二指肠和脾脏等器官,早期临床症状易被忽略或与胃病混淆,早期阶段不易被发现。目前发现胰腺癌所致的糖代谢紊乱,确诊时已有高于50%的胰腺癌患者并发糖尿病。伴与不伴糖尿病在胰腺癌患者存在着差异蛋白,而新发糖尿病则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表现。因此,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即可作为早期发现胰腺癌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线索。这为早期胰腺癌诊断带来希望。早期诊断及早期切除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胰腺癌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有上腹痛或背部疼痛、消瘦、有胰腺癌家族史;有突发糖尿病或者不典型糖尿病患者要引起高度注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陈汝福

对于一年内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胰腺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有望使胰腺癌获早期诊断。CA19-9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尚不高。因此,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近年来我科注重胰腺影像学的研究,采用先进多排螺旋CT及高端MRI动态增强扫描方法,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分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技术明显提高了胰腺癌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我们认为:先进多排螺旋CT及高端核磁共振可作为无创性且有效的早期胰腺病变诊断工具,并可满足外科手术评估要求。

胰腺癌早期诊断,尤其对怀疑为胰腺癌的患者,要尽可能进行多学科会诊,提高早期诊断率,不轻易“放过”突发糖尿病患者。

相关链接:

胰腺癌相关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与2型糖尿病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⑴发病年龄相对较大,常大于60岁,女性多见;⑵基本无糖尿病家族史;⑶无“三多(多尿、多饮、多食)”症状,但短期内体重下降较明显;⑷起病时常有腹痛或腹部不适感;⑸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尤其是高脂血症相对少见;⑹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常有异常。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