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时刻 给你最热的温暖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王际发 黄亚 钱鹏责任编辑:柴潇
2017-04-14 17:17

患者疾病痊愈,向医护人员赠送锦旗表达谢意,这是常有的事。然而,疾病已到晚期,康复渺茫,患者家属仍坚持送来锦旗,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近日,在第455医院就上演了这令人动情的一幕。

剧痛背后贫血疑云

对于马老一家来说,2017年的春节过得并不如意。初五这天,他的爱人,已是81岁高龄的万某,持续多天的疼痛愈演愈烈到了承受不住的地步。

“脸色苍白,她说感觉自己快不行了。”马老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十分揪心。当天下午,他便和孩子们将老人送到了455医院进行治疗。

“这是我老伴迄今为止第一次因为生病住院。”马老后来说,多年来,老伴的腰部和脖子一直不舒服,但她和家里人都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认为只是颈椎病,腰椎病,都是靠吃活血化瘀的药对付着。

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入住骨科之后,血常规检查后发现,疼痛之外,患者还伴有严重的贫血症状。病情紧急,立即进行输血治疗,当天输入了600毫升红细胞血液及400毫升血浆。

晚上,患者身体不适的症状得到了缓解,苍白的脸上终有了一丝血色,一直守护的家人们也松了口气,可患者异常的血常规数据依旧是骨科邵擎东主任心中难解的一块“疙瘩”。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严重贫血?它和疼痛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邵主任在得知情况后频频思考的。护理记录中的一句“肛门处有血迹”引起了他的关注,为确定患者的胃肠是否存在出血情况,邵主任联合消化内科李明峰主任为患者进行了胃镜肠镜检查,第一次院内会诊排除了胃肠出血的可能。

生命至上全力排查

腹部CT、B超、新的血常规检查数据等检查报告一一汇总,邵主任发现患者的问题还是集中在血常规方面。入院两天来,患者已经输了1000毫升红细胞血液、600毫升血浆,以及10个单位血小板,但检查报告中的血常规数据却依旧异常:“红细胞1.86*10^12/L,血红蛋白40*g/L”。

对于成年女性而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应该分别是3.5-5.0*10^12/L,110-150*g/L,而她的数据指标远远低于正常范围。

逐项排查,锁定病源。2月11日,邵主任联合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范晓强为患者进行了骨髓穿刺。拿到病理分析报告后,紧接着,第二次院内会诊启动了。终于,锁定了导致患者贫血的罪魁祸首:急性白血病。这种疾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骨头关节疼痛,这与患者先前的临床表现完全一致。

会诊中,还有一个坏消息传来:病情已进入晚期。据了解,这类患者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只有3个月左右。

“老年人新陈代谢慢,用点药物控制,也是比较乐观的。”在告知患者家属详情后,担心他们情绪波动,邵主任在安排专人做好安抚工作的同时,又邀请了瑞金医院血液肿瘤科专家,为患者进行第三次会诊,最终还是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晚期。

万般无奈之下,家人提出了化疗的想法。但专家建议,化疗过程难以精准把控,目前已经是发病晚期,操作不当极易加重病症,患者反而会更加痛苦。再三商讨后,家属们最终接受了专家给出的针对性保守治疗方案:“继续定期为老人输送红细胞血液、血浆及血小板。”

据了解,入院至今,医院已为老人输送了2000毫升红细胞血液、1000毫升血浆,以及50个单位的血小板。10个单位的血小板,相当于2000毫升血液里的血小板量。

病魔无情医者有爱

延长生命,减轻痛苦。如今,离确诊已过了1个多月的时间,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虽然没有恢复正常,但家属在这段时间里,通过临床宣教对血液疾病有所了解,已经能够正确面对。

“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都会尽100%的努力。”确诊后,骨科对患者采取了全方位的保护性隔离,将其安排居住在单独房间,并为她配备了洗手液、空气净化器、紫外线杀菌器,保证病房内的消毒工作每天持续进行。自患者住院后,老伴和孩子们几乎天天到病房陪伴。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骨科吕护士长带领护理骨干,通过精心护理,患者身体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可以下床走路,精神状态和胃口也都不错。

“天天来病房,目睹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他们尽职尽责,把病人放在心里,不是亲人似亲人。”前不久,患者的家属一行3人来到医院,他们将绣着“热情真诚,德医双馨”的锦旗交到了院领导、骨科邵主任手中,感谢医院提供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服务。说到动情处,马老不禁潸然泪下。

病魔无情,医者有爱。这只是医院尽心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个典型事例。据了解,这样的事例在医院不胜枚举,仅去年一年,医院就收到了锦旗210余面,感谢信300余封。就在前不久,一封由骨科一病区数名患者签名的感谢信,上传至医院微信群后,引发广大医护人员热议,纷纷表示要向其学习,努力提升医疗和护理质量,为广大患者营造一个放心、安心、舒心的诊疗环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