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军医装了6枚支架仍接诊 对病人有求必应从不说“不”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覃丽萍 彭绍荣 刘天元责任编辑:柴潇
2018-01-17 09:50

【 “拓荒”我国神经外科空白 】

无需开颅、没有切口,就能治好复杂的脑血管疾病,如今看似平常,但为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成熟,马老数十年如一日奋斗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领域。

1962年,马廉亭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军医,不久被派往武汉同济医院进修,得到中国外科泰斗裘法祖教授的启蒙。上世纪70年代,治疗复杂性脑血管疾病的传统方法只有开颅,眼见许多患者承受着极大的痛苦,术后仍不幸去世,马廉亭很惋惜。在浏览国外医学杂志时,他发现一篇介绍介入神经放射治疗技术的文章,当时在国内还是新领域,马廉亭决心填补这一空白。

1979年,解放军武汉总医院买了一台进口血管造影机,马廉亭天天在机器边琢磨。后来,战士原军成在战场上受重伤入院,弹片穿入颅底颈部,损伤了颅底颈内动静脉,形成颅底高位颈内动静脉瘘和颈外动脉假性动脉瘤,情况万分危急,国内前来会诊的专家也无能为力。“我来试试!”时年42岁的马廉亭自告奋勇,决定实施由他首创的“风筝法”。马廉亭从原军成脖子上取一小块肌肉,制成“肌肉栓”,借助血管造影机,从血管中将肌肉栓送到瘘口,堵住这个瘘,同时开刀将其脖子上的假性动脉瘤处理掉,这个战士得以生还。马廉亭自此一头扎入神经外科介入学领域。

后来,治疗原军成的方法被总结成准介入疗法,写入我国最权威的外科教材《黄家驷外科学》,国际上正式命名这种介入+手术的方法为复合手术。马廉亭继续从复合手术向真正的介入治疗迈进。1983年,一例颈外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病人被送入神经外科。马廉亭决定突破常规,采用介入技术救治病人。他再一次创造生命奇迹,开创了我国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先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