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齐心协力 成功拆除女童肾脏上的“不定时炸弹”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吕超责任编辑:柴潇
2018-04-16 11:54

3月23日,泌尿外科吕超医生在门诊接诊了一位来自齐齐哈尔市的7岁女性儿童患者,家属携带她在当地拍摄的CT平扫片,神色焦灼,仿佛在寻找最后的救命稻草。

CT片上显示,患儿左肾巨大肿瘤占据了大半个腹腔,上至膈顶、下肢盆腔,左肾静脉受压、扩张,形成了明显的“胡桃夹”。患儿腹壁局部膨隆,整个左肾失去了原有形态,周围脏器受压十分严重,死亡随时威胁着患儿。为此,患儿家属抱着一线希望,心情急迫的赴京为孩子治病。在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吕医生耐心为患儿家属讲解、告知患儿病情,并提出中肯的治疗建议,使患儿家属心中有了一丝希望。患儿家属满怀对军队医院的信赖和对该院泌尿外科医疗技术的认可,决定留院接受治疗。

患儿住院后,吕医生及时将患儿病情向科室汇报,郭和清主任高度重视,围绕患儿病情组织科室专家进行讨论、制定详细的入院诊疗计划。结合科室会诊,该科洪泉主任、孙斌主任对治疗提出了积极稳妥可操作性的建议。考虑到患儿情况特殊,肿瘤上遍布活跃的血运,巨大肿瘤上缘直抵全部胸腔,犹如一颗巨大的“不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患儿生命。为此,医院医学影像以及检验等辅诊科室也纷纷为患儿及时诊疗打开“绿色通道”,相关检查都迅速而有条不紊进行着。

医院为患儿进行了经腹部CT增强、血管三维重建、及腹部MRI全面检查,充分明确了左肾、肿瘤、毗邻脏器关系以及重要的动脉供应情况,也对肿瘤的性质有了初步的判定。影像中超过17cm的巨大左肾肿瘤雄霸患儿大半个腹腔,腹腔内肠管硬是被肿瘤挤压成一小团,严重影响了肠道正常功能;脾脏、胃、膈肌被高高顶起,脾动脉呈现“彩虹”桥,胃体形似一个葫芦,胃受压导致患儿食欲大大减退;左肾静脉高高隆起、扩张,受肠系膜上动脉的压迫,血管内径已超过对侧血管4倍,形成显著的“胡桃夹”显像;瘤体内多个坏死腔隙,呈现巨大空洞,动脉受侵蚀,形成了血管池,坏死组织不断吸收,不断分泌各种致热源,导致患儿每日体温波动高达39℃多。左肾双动脉、还有下方腹主动脉发出的副肾动脉,瘤体实性部分的血运丰富,就像老榆树根盘根错节、张牙舞爪地滋养每一个肿瘤细胞!

郭和清主任带领治疗团队,结合各项检查,反复组织科室专家进行讨论,对肿瘤性质、检查治疗过程以及预后进行分析、判断。经进一步全面检查,医生发现,患儿除局部肿瘤巨大,其他部位目前尚未发现肿瘤转移病灶,这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时机,对患儿及其家属也是一个安慰。

在治疗上,手术这关必须要闯,理由有三:①如此巨大的肿瘤,一旦破裂生命猝然消逝;②肿瘤的根治对于患者生命的存续意义十分重大;③此外全面的手术病理对于后续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治疗的关键问题聚焦在:①手术如何做;②患儿术中大出血及出凝血机制障碍;③围手术期水电解质紊乱、透析准备等一系列问题。

对患儿的治疗,手术已成为必须。郭和清主任介绍,患儿体内巨大肿瘤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只有手术拆除,才能为患儿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和希望。为此,郭和清郑重向医院机关和领导汇报了患儿病情,得到院领导高度重视,为确保治疗安全,在医院机关的协调下,4月4日,医院医疗科组织泌尿外科、麻醉科、手术室、ICU、儿科、风湿肾病科、肝胆外科、核磁共振科、输血科、介入科导管室等相关科室为患儿会诊,对后续手术和治疗提出了积极建议,建立起全面保障手术安全、通力配合围手术期治疗的医疗阵营,治疗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为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医生们计划将手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通过介入治疗手段,阻断患儿体内肿瘤的血管主通道,这相当于将那颗“不定时炸弹”给断掉;第二步,通过传统手术技术,完全彻底将占据在患儿体内的那颗巨大“不定时炸弹”拆除掉。

4月8日,对于患儿的第一步治疗开始了。医院医务部特别安排富有临床经验的医疗科副主任医师潘广新到场,随时提供全方位协调。在麻醉科副主任杨晓明的全麻配合下,放射科主任医师褚建国和黄鹤医生为患儿实施了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肾动脉栓塞治疗。手术中险象环生,术中患儿气道分泌物较多,对通气管路一度形成堵塞,导致患儿氧饱和度下降,负责麻醉的杨晓明主任迅速更换气管插管,吸出稽留在肺深部痰液,保障了患儿安全!

次日,在麻醉科第15手术间,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泌尿外科主任郭和清、主任医师洪泉、主治医师吕超、主治医师严景民、住院医师刘悦为患儿成功进行了左肾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采取传统开腹技术,这是手术的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麻醉科医生精心配合,确保手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始终平稳;手术室护士长成健特意安排护士们为这台手术准备了小儿手术器械,使手术医生在操作中得心应手。医生们经左腹直肌切口,从腹腔直达后腹膜。术中可见,瘤体巨大,表面血管怒张,患儿只有25公斤体重,小小的腹腔已经被肿瘤全部占据,稍有搬动就会导致出血,医生寻找肾门十分困难。

(上图给您视觉带来了不良刺激,在此致歉)

所幸手术分两步走,第一步的术前栓塞,已经为这次外科开腹手术打下了基础,使肾脏的血运完全控制在医生手中。手术中,郭主任和洪主任决定从瘤体外侧下手,打开结肠旁沟,将脾脏、肠管等脏器向内侧、上方剥离,充分游离肿瘤外、下、后方,最后将患儿体内那颗“不定时炸弹”成功拆除并整体搬出。

据悉,患儿回到病房后身体各项指征正常,第二天已经可以进食,目前身体情况恢复良好。

供稿/空军总医院泌尿外科 吕超;摄影 编辑/对外宣传中心 艾素 徐立凯;技术处理/魏育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