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辽源战俘营:二战盟军将军战俘们的噩梦

来源:新华社作者:吴昊、姚友明责任编辑:李东航
2015-06-03 16:11

吉林辽源战俘营:二战盟军将军战俘们的噩梦

新华社长春6月3日电(记者吴昊、姚友明)大雨过后,一辆载满盟军战俘的卡车陷入泥泞,动弹不得。这些战俘刚刚从日军战俘营被解救出来。十几个中国农民簇拥过来,前拉后推,车子终于驶出泥潭。更多的中国人还给车上的军人送来香烟、食品。佩戴“三星”领花的美国将军温莱特掏出一百美元递给农民作为感谢,一位中国农民拒绝并递回了美元,“能帮上忙,这是我们非常高兴的事,感谢你们帮我们打跑了侵略者!”

“如果没有这些中国农民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回到美国的。”这是二战期间美军被俘的最高级别将领、陆军中将乔纳森·温莱特在回忆录中描述的自己被救后在归途中的见闻。在被解救之前,温莱特被日军关押在位于吉林辽源的“奉天战俘营”高级战俘营分所。70年后的今天,中国政府对当年的战俘营旧址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并建起一座纪念馆,以缅怀当年中美英俄等同盟国并肩作战的历史。

一封美国求助信让历史浮出水面

日军当年将太平洋战争初期在菲律宾、新加坡、荷属东印度、香港等战役中俘获的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军人中的一部分分别关押在日本本土、台湾以及当时的“满洲国”(中国东北地区)战俘营中。

其中,日军曾将温莱特以及英国陆军中将阿瑟·帕西瓦尔、时任香港总督杨慕琦爵士等16位盟军高级军政官员秘密关押在位于中国东北的吉林省辽源市的战俘营。温莱特和帕西瓦尔在被解救出后还参加了1945年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的日本投降仪式,分立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身后接受日本的投降。

1992年10月,美国“奉天幸存战俘联谊会”会员帕泰克向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发出求助信,称自己在二战期间曾在日军设立的“奉天俘虏收容所”有过3年痛苦的战俘经历,他本人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回到沈阳的战俘营遗址亲眼再看一看。而辽源战俘营则是当年日军“奉天俘虏收容所”专门关押盟军高级将领的一个分支。至此,日军在中国东北设立的关押盟军战俘营的历史浮出水面。

战俘们受尽凌辱、虐待

沈阳大学教授杨竞曾多次前往欧洲、美国探访温莱特、帕西瓦尔、杨慕琦的后人,征集当事人的文物和回忆录。

杨竞介绍,在这里关押过的战俘中很多人经历了日军臭名昭著的“巴丹死亡行军”等虐俘、强迫劳动的暴行。行军之前,许多战俘被夺去了食品、饮水和其他一些有用的东西。战俘在前往奥德内尔战俘营的路上,因日军刺杀、枪杀,无食无水和疾病被折磨而死的战俘多达16000名。

许多盟军老兵的回忆录中谈到了日军的虐待,每天只有少量的食物供应,米饭中夹杂着虫子、砂子等。红十字会和家人邮送的食品,也只有少量得以分配,每个集中营都有战俘们因饥饿而死亡。即使是温莱特这样的高级将领也不例外:被解救后的温莱特将军瘦骨嶙峋,体重仅44.5公斤。战俘还经常受到日军守卫的毒打,英国驻马来亚军队的贝克维斯·史密斯少将被日军士兵无故暴打后忧郁而死。

战俘营遗址正进行保护性修复

虽然战俘营遗址的房屋大部分已不在,但遗留的几座房屋都得到了妥善修复。尤其是当年日军为防止盟军空袭而修建的地下室防空设施,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土质结构建筑已经坍塌、损坏,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复原。

辽源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魏东介绍,目前战俘营遗迹区域内修建的战俘营展览馆外部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展区布置。同时,包括地下室在内的战俘营遗迹也正在进行保护性修复。预计今年8月、9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期间对外开放。届时,纪念馆管理方还计划邀请盟军战俘老兵及其后代、美英俄等国家使领馆外交人员作为代表出席开馆纪念仪式。

根据亲历者、年纪九旬的中国老人李传国的叙述,技术人员通过雕塑、蜡像以及全息幻影成像等现代科技,还原了本文开头中国农民帮助美军推车的感人一幕。不仅如此,通过神奇的现代声光电技术,参观者还将能亲身体验“密苏里号”战舰的受降仪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