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我们心中的长城

——广东省兴宁市新时期拥军优属工作纪实

来源:国防部网作者:徐生 帅学成责任编辑:郝思嘉2015-06-03 14:34

兴宁人把拥军优属工作作为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他们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轨道

“我们把拥军优属工作作为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轨道。兴宁市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文化旅游产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园、新中心城区和精致高效农业基地(三园一区一基地),推动绿色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盘考虑。”兴宁市委书记陈略宇告诉记者,在规划“十二五”计划和2025年远景目标时,市委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实行“五个同步”的总体要求。即,规划同步,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兴宁整个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同步规划;设施同步,城市的基础设施、经济的基础构架与国防设施同步建设;机制转换同步,现代企业制度机制转换中,民兵预备役建设同步建制;教育同步,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思想教育总体系中同步教育;关心生活同步,部队生活水平与兴宁人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驻兴宁部队多,近年来,兴宁市召开有关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会议20多次,制定相关条例、条文30余条,市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到部队现场办公120多次,解决了大量部队现代化建设与生活的棘手难题。

在建设现代交通枢纽过程中,城市规划部门考虑到未来战争的需要,在粤赣、粤闽、梅河、兴畬等高速公路都建设了战备通道。

兴宁市市长谢胜扬反复强调,既要发展一流的经济,也要建设一流的国防,不能一边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边是部队落后的生活、训练设施。

兴宁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兴宁市消防大队办公大楼

兴宁市各级党委政府在保证部队战备、训练、执勤等任务中,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涉及军队的用地、建筑规划、煤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单位对涉及军队建设的管线铺设,都想方设法提供帮助,保证及时施工。2010年,兴宁市武警消防大队为提高灭火救援能力,筹建现代化救援中心大楼,兴宁市不仅帮助选址,还补贴了征地费。2012年10月,经过两年紧张的施工,一座占地26亩的新大楼落成了。

为支持部队营院建设,近3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部队征地补偿、营房建设,进一步改善驻军官兵的训练和生活条件。

为改善部队官兵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兴宁加大文化拥军、科技拥军和智力拥军的力度,无论是场地、师资还是教学设备,都给予重点倾斜,多方面支持部队育才建设。

在驻兴宁空军某部采访时,记者见到了被部队官兵多次提及的“流动图书车”。今年5月20日,当流动图书车驶进军营大院时,集合的哨声便响起,只见官兵们一个个手上揣着书从各个宿舍走出来,还书的同时,再借上几本新书,互相交流几句,大家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兴宁市图书馆馆长黄红亮告诉记者,流动图书车是兴宁市政府专门为驻军部队开通的,每个月都来为军营更换一次书,每次要把所有的驻军部队走上一遍,大概需要花一个星期。这种做法从上世纪九十年开始至今从未间断。据了解,目前兴宁全市共建有9个军营流动图书站。“从我们送书的情况看,官兵的阅读量、需要量越来越大,涉猎范围也越来越广,主要集中在文史哲类,还有部分工具书。”黄红亮十几年来随流动图书车进军营,感受最为直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