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夫妻追梦军营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付震 芦笑珂 刘泉责任编辑:张曦晛2015-07-10 15:39

博士夫妻追梦军营

■付 震 芦笑珂 本报特约记者 刘 泉

图片:刘川

盛夏,塞外的晚风仍有一丝凉意。北空导弹某团高级工程师孙宏伟离开兵器阵地,回到宿舍楼下,转了好几圈,却迟迟不肯上楼——单位即将去执行演习任务,他又要随队出征。

今年以来,孙宏伟已经在外保障兵器装备5个多月,本来这次任务团领导不让他去,他却瞒着妻子刘艳慧坚决请战:“军人就要有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任何时候都要能站得出来,冲得出去。”

孙宏伟和刘艳慧相识相爱于象牙塔中,为实现从军梦想,他们一路携手,共同奋斗。2007年博士毕业,同学们眼睛都盯着科研院所、大机关,孙宏伟却对刘艳慧说,当兵不摸兵器不带兵,有啥意思,咱们去作战部队吧。刘艳慧被孙宏伟眼中亮亮的东西点燃,当即应允。他们主动申请,一竿子扎到塞外这个边防新型地空导弹团,刘艳慧分到团技保队,孙宏伟去导弹营任天线收发车技师,一干就是7年。

回忆刚到部队那阵儿,孙宏伟坦言,曾遭遇很多始料未及的烦恼。“黄沙满天飞,风吹石头跑”的艰苦环境算不上问题,最让人沮丧的是工作中说不上话、插不上手、帮不上忙,维护兵器还不如战士顶事。被官兵们“博士、博士”地叫着,俩人如芒刺在背。有一天,刘艳慧自嘲地说,是不是他们都不叫我们“博士”了,我们就和他们一样了。是呀,老顶着博士的光环,怎么能放得下身段?孙宏伟顿如醍醐灌顶。是夜,俩人讨论到很晚,转天便像换了个人,虚心向官兵请教,如饥似渴地学兵器、学操作,将深厚的理论与兵器实践对接起来。

那年,该团赴西北戈壁参加实弹打靶,孙宏伟伴随保障,因为一个参数,他和厂家工程师及其他人争得面红耳赤。打靶在即,孙宏伟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并向指挥员拍胸脯保证承担后果。最后,按照他提供的数据调试,结果兵器运行顺利,实弹射击十分成功,令大家彻底心服口服。

刘艳慧也巾帼不让须眉,她自主编写的《兵器装备故障汇编》成为团里业务通用教材;她研发出《新武器装备全程信息管理系统》,为部队修复故障电路板30余块。

寒来暑往,皮肤渐黑,夫妻俩在基层越干越有滋味儿,技术不断精进,成果越发丰硕。这些年,他俩一起攻克的新装备技术难题有十几项,有的还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每项都直接转化为部队战斗力。2012年,他俩同时成为全师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把兵器当孩子一样看待的“博士夫妻”,因为全身心扑在兵器上,在各自岗位上都忙得不可开交,不仅屡次取消探亲的机会,就连小家也顾不上经营。虽说工作地点相距不足20公里,但三两个月不见面是常事。因而,要孩子的事一拖再拖。团党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又是安排疗养,又是协调北京权威医院检查,还把孙宏伟调到了团机关。终于,在今年年初,他们孕育出了爱的结晶。

年近不惑始得子,更让孙宏伟心中放不下,舍不得。他清楚地记得,2009年11月,上级对该团“武器装备使用综合保障研究”的科研项目进行鉴定, 妻子因为持续劳累病倒入院,5天高烧不退,却硬是把他从病房赶回了单位,还在病床上给他出主意、想办法;2011年2月,积劳成疾的妻子又一次住进医院,却恰逢上级到团里进行兵器技术状态检查,一心支持丈夫工作的她仍然将自己从身边推回单位……

这天晚上,犹豫再三,孙宏伟还是走进了家门,尚不知如何开口,刘艳慧已挺着隆起的肚子迎了过来:“团领导已经给我打过电话了,家里的事情有他们呢,你就放心去吧!”孙宏伟疾步上前,给了刘艳慧一个深深的拥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