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之花绽放新颜

——贵州省六盘水市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纪实

来源:国防报作者:宋启宣 孙 林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 林责任编辑:张兆国2015-10-19 08:23

六盘水市举行国防动员演练,该市军地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全员进入指挥所参演。张芳政摄

贵州省六盘水市,一座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城市,现已成为西南煤炭之城、钢铁之城和交通枢纽之城。当年,六盘水是三线建设的一朵奇葩,为巩固国防做出了突出贡献。岁月变迁、时代发展,三线的概念已经模糊,但三线精神、三线担当却深深印在六盘水军民心中。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潮推动,六盘水市在基础设施、信息化、科技和工业园区等经济社会建设上通盘推进国防动员能力建设,以热爱国防、支持国防之心血接力浇灌三线建设之花。

“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六盘水市,有了六盘水市我们不能忘了国防”

1964年7月,中央在西昌组织召开西南三线建设长远规划会议,确定在六盘水建设西南煤炭基地。随后,在“备战备荒为人民、能人快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13万多名从全国各地抽调的干部职工和解放军官兵,打起背包来到贵州西部的崇山峻岭,跋山涉水找矿藏,风餐露宿建基地,“帐篷搭在山窝窝,石头支起做饭锅”,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历时十年建起了“西南煤都”,孕育了“十里钢城”,在大西南崛起了一座新兴工业城。

“这是我们六盘水的骄傲!”2015年8月,该市组织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和国防动员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走进民兵训练基地,参加国防动员培训,研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课题。六盘水市委书记、水城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李再勇说:“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六盘水市,有了六盘水市我们不能忘了国防,方方面面的建设都要考虑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

现代战争已不分前后方,战略纵深也随着武器的发展大大缩短。六盘水市军地领导经常考虑的是:六盘水地处重要的地理位置,如何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需要,真正发挥西南战略要道的作用?近年来,六盘水市出台一系列法规和制度来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形成了上下统一、左右协调的一整套规划。在此基础上,该市军地双方共同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兼顾部队机动需求、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怎样落实战时防空需要、信息化建设中怎么确保军事通信之需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并逐个环节抓好落实,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使六盘水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城。

“顶层设计不单纯是国家的事,我们每一级都要搞好本级的顶层设计”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北角,北靠四川,西邻云南,沪昆高速公路、滇黔铁路、川滇铁路交汇于此,是西南战略交通要地。随着六盘水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相继上马。如何把“民用”和“军用”这两颗棋子最合理地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棋盘上?有人说:“这是国家的事,国家搞好顶层设计,我们执行就是了。”议军会上,六盘水市市长周荣坚定地说:“顶层设计不单纯是国家的事,我们每一级都要搞好本级的顶层设计,才能切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为此,六盘水市突出抓好本级的军民融合顶层设计。近年来,该市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建设商业街、住宅区时,嵌入式建设数万平方米的人防工程;在建设党政机关干部培训基地时,一并建设国防动员综合训练基地。2014年夏,六盘水机场建设项目破土动工。在筹划这一重大工程时,该市军地双方先后20多次组织专家进行调研论证、8次对总体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对机场的军事需求进行了充分估计和详细谋划,确保机场建设能够适应未来战争的国防动员要求。

在此基础上,六盘水市指导和督促各区县切实搞好县级的军民融合顶层设计。县城虽小,但五脏要全,规划小城镇建设和大型经济项目建设时必须考虑国防需求,哪个区县在军民融合这个百年大计、万民大计上考虑不够就打回去重新拟制规划;指出问题不纠正、施工中不落实国防需求的区县,要追究区县主要领导和相关负责人责任。据水城军分区政委贾荣杰介绍,为确保落实到位,该市把县级军民融合的顶层设计落实情况列入党管武装考核范畴,一年一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考核。

“不仅要在硬件建设上军民融合,更要在人力资源上融合发展”

“民兵寓军于民,是军民融合的典型体现。”六盘水市军地领导认为,新形势下,要把民兵队伍建设放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盘上来考虑,借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民兵队伍建设的转型。基于这一认识,该市军地各级及时更新编兵观念,打破长期以来民兵“自上而下、先定比例、再编分队”的传统编组模式,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同“民兵编组”相结合的新路子,着力优化民兵队伍结构。

水城军分区及时适应六盘水工业强市战略发展的大环境,将民兵编组范围向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生态园区拓展延伸,通过建立基层武装部,实行成建制、规范化编组,使民兵队伍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接轨。本着专业对口、素质较强、能成建制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原则,逐步将编兵触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从传统行业走向新兴产业基地,积极将大中型民营企业的高素质人才编进民兵组织。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军分区司令员尹华亮说:“我们不仅要在硬件建设上军民融合,更要在人力资源上融合发展。”

2014年,六盘水军地双方在对全市93个乡镇街道、32家大中型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采取融合拓展、抓大联小、就近挂靠、分片联建的方式,探索了在新兴民营企业“融合编兵”的方法路子,先后组建了防空、防化、伪装、工兵、运输、卫勤等多支民兵专业分队,有效加强了民兵参战支前力量体系建设。同时,该市军地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实施“拓展编兵”的办法,在水城钢铁公司等传统国有企业建立地质灾害救援、矿难救援等12支民兵专业分队,纳编专业性强、技术精湛的企业员工入队,着力加强应急力量建设,确保遇有突发事件民兵拉得出、上得去、起作用。近年来,该市民兵多次出色完成抗洪抢险、矿难救援、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广泛赞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