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带出“兵妈妈俱乐部”

来源:国防报作者:本报特约通讯员 曹 成 李 军责任编辑:张兆国2015-11-16 09:20

在重庆江津,有一位把拥军当事业、把战士当子女的“兵妈妈”陈莉萍。

左邻右舍都知道,她是31年如一日参加拥军活动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却很少有人知道,从她的外公外婆开始,她的母亲、她和丈夫、她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五代人拥军报国数十载。

吃尽了旧社会的苦,看着解放军把自己从水深火热中拉出来,陈莉萍的外公外婆一直对子弟兵充满深情。陈莉萍的母亲马碧玉曾经回忆,当年物资匮乏,但她家里每年都把布头收集起来,做成布鞋、鞋垫送到部队。从那时起,拥军就融入这个家庭每一个成员的血脉。

陈莉萍从小就向往军营,虽然3次报名参军,都因个头太矮而没有如愿穿上军装,但这并没有减少她对解放军的爱戴,到了成家的年龄,陈莉萍和同样未圆“军人梦”的廖万祥组成家庭,一起开始拥军。

1993年,陈莉萍两口子一起把年满18岁的儿子廖俊送到部队。廖俊退伍返乡后,亲友介绍了9个女朋友他都没有同意,却选了朴实的涂红为妻,理由是她对军人有感情,支持家人拥军。廖俊没有看走眼,涂红不仅自己参与拥军,后来还带着儿子一起走军营慰问。

就这样,拥军报国的基因在这个家庭代代相传。每逢节假日及老兵退伍季,陈莉萍和家人便把官兵请到家里团聚,打糍粑、包粽子、包汤圆、拉家常,让战士们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

在这个拥军大家庭,陈莉萍在军营里留下的故事最多。战士吴志军在训练时摔伤头部,昏迷了好几天。从受伤到恢复出院,陈莉萍一直守护在他身边。退伍兵陈赓得了结核性胸膜炎,面对每天数百元的医疗费用,来自贵州贫困山区的他一筹莫展。陈利萍一边宽慰他,一边东奔西走为他筹钱。

唐夫昌、吴志军、宝东、建刚……每年母亲节,陈莉萍都会接到她的“兵儿子”们从四面八方打来的问候电话,翻开家里的相册,她也总能说出兵娃娃们曾经的故事。

陈莉萍不仅一家人拥军,还带动江津社会各界一起拥军。1984年创建“兵妈妈志愿者服务队”,2001年成立“兵妈妈俱乐部”,在陈莉萍的带动下,无数个“兵妈妈”成长起来。目前,全区已有1万多人常年主动参加拥军活动。每年元旦和建军节,她们走进军营,用缝衣服、洗被子、做鞋垫、包粽子等形式慰问部队官兵。

采访中,陈莉萍告诉笔者,目前,她正在学用电脑,筹备开通微博、微信等,希望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吸引更多的拥军志愿者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